照看自己卻絕對是衝著婉孃的,就為這點,他也不能那事情弄得太難看了。
婉娘看著甄友謙走出去,低下頭冷冷地笑笑,她招呼丫鬟把她扶回床上,丫鬟不小心踩了她的腳一下,她沒有吭聲。
休沐日的那天,甄友謙果然把兒子跟女兒阿正從甄二嬸那裡領了回來。
這孩子已經四歲多了,見到婉娘,怯生生地喊了聲娘,一旁的針三娘更是直接就撲到婉娘懷裡娘啊娘啊的叫起來,婉娘淚如雨下,摟著孩子不肯鬆手,甄友謙頗有些擔心她又像前幾次那樣哭著鬧著不許他把孩子們送回去,誰知道婉娘這次竟然很有個母親的樣子,細細地問了他倆最近過得怎麼樣,吃了什麼,又問他的幾個堂兄弟對阿正如何,問三娘跟幾個小姐妹處的還好麼。甄友謙忍不住道:“他們住的還是咱們家呢,哪裡會虧待了阿正!”
甄友謙的二叔前幾年進京,因為沒了官職,手頭雖然有幾個錢,可是京城居大不易,便先住到了甄友謙的家裡。後來在京裡謀了個七品官,雖說發展前景比在外地更好吧,但是清水也是真的,索性在甄友謙家長住了。而甄友謙原本把婉娘關了起來,誰知道一轉眼秦節回來了,他不敢做得太過分,只得又把婉娘放出來,只是把孩子抱到了甄二嬸李氏那裡:李氏出身不錯,昔日是書香門第家的女兒,嫁給甄城也算是琴瑟和鳴,家裡幾個孩子養的也都很好,甄友謙的三個堂弟已經有兩個考上了秀才,如今堂弟們膝下也有幾個小孩子,不過都各自由他們的母親帶著,李氏膝下空閒,對這個送上門的侄孫還是蠻上心的:當然,住在人家家,不對人家孩子上心那是腦子進水了!
對於甄友謙的這個做法,婉娘哭過鬧過,但是沒有半點用處。甄友謙說得明白,自己就這麼一個兒子,萬萬不能放在婉娘這裡被她養廢了。婉娘跟秦大夫人哭鬧了,秦大夫人直言女婿做得對,她見過甄二嬸,是個知書達理的夫人,養孩子定然比婉娘養得好。婉娘試圖去求秦節,秦節搖搖頭:“等這孩子大一點,我會幫忙安排他到阿明上過的那所蒙學,無論如何,不會耽誤了這孩子。”扭過頭來要求甄友謙必須經常讓婉娘跟孩子見面,卻對婉娘提出的把孩子抱回來的要求沒有做什麼評論。
婉娘哭過鬧過,沒有用,她終於意識到耗盡了叔父的耐心會對她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但她已經沒有什麼迂迴的餘地了,她幾乎把家裡人都得罪光了:甚至連她貞娘蓉娘都不願意多跟她來往,她囂張時她口無遮攔地嘲笑貞娘跟蓉孃的丈夫考不中進士,結果話傳到貞孃的婆婆耳朵裡,一句話便把貞娘管得死死的:書香門第的媳婦,與商人婦有甚麼多說的?少與她來往!蓉娘倒是不在乎她說什麼,可是她忙得很,跟婉娘原本關係也一般,並沒有興趣去撫慰她什麼。
到這時候,婉娘終於發現自己已經過到了近乎於眾叛親離的地步,她想要去跟親人們搞好關係,然而她很快就發現,她沒辦法了:她的身體開始莫名地衰弱下去,一開始還只是容易累,逐漸的變得一早上醒來就無精打采,在往後,甚至連站起來走幾步都覺得累……
她徹底無法管家理事,甄友謙讓人對她悉心照料,不許她勞神費力。在秦節跟秦大夫人面前也作出一幅對婉娘溫柔體貼的模樣——他過去確實一直都是這麼對待婉孃的,雖然孩子的問題上對婉娘不厚道,但是即便是婉孃的母親跟叔叔,也不得不承認換了她們,自家的孩子也不會願意讓這麼一個女人管。到這個地步,秦大夫人對女婿是滿懷愧疚的:養了個不著調的女兒,處處給女婿添亂,女婿已經仁至義盡了。
因為婉娘生病,這一次,甄友謙是正大光明的把她關在了家裡,只有需要與秦家交際的時候才把她帶去,因為她過去實在鬧得太厲害,如今即便她在秦大夫人面前說甄友謙的壞話,秦大夫人也不願意去指責女婿什麼:還想怎麼樣呢?光是兒女上頭,女兒就害了甄友謙多少?如今她病成這樣,女婿還是好好的養著,只是不許她出來惹是生非,她這個做母親的,還能說什麼?秦節倒沒有秦大夫人這般天真,可他也沒有必要提醒自己的嫂子女婿不是好人:婉娘已經把事情做絕了,而甄友謙沒有,婉娘活的好好的,只是沒法作惡了,那他又有什麼必要去給婉娘出頭?
甄友謙對目前的日子非常滿意,他終於透過秦家的門路走動關係弄到了一個五品散官的頭銜,雖然只是一個虛銜,他已經很滿意了:當官就足夠了,他要實缺幹什麼?有時間賺大錢呢!不省心的老婆安生了,老婆的叔叔如今雖然對他沒有原來好了,不過這也正常,秦尚書這樣的老油條要是看不出他幹了什麼那才出鬼了呢,不滿意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