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第二聯隊則因為剛剛組建,從德國引進的裝備剛剛到位,還遠未形成戰鬥力。在關東軍的強烈要求之下,大本營雖說有些捨不得,但是還是將這個正在東北進行訓練的第一聯隊臨時劃撥到了關東軍建制之內。
畢竟只出動了兩個中隊的中條山作戰是屬於小打小鬧,南下作戰發起在即的日軍高層,也希望能夠透過實戰檢驗一下這個傘兵部隊大規模運用。因為日軍高層,對這支傘兵部隊在南下作戰之中能否使用報以相當的期待。
這個第一聯隊是日軍第一批組建的傘兵部隊,全部受過德國教官的嚴格訓練。所有的軍官、士兵和軍曹,都是從整個陸軍之中精挑細選的。在中條山之戰之中,雖說只出動了兩個中隊,但是表現異常的優異。
日軍傘兵,尤其是其作為種子組建的第一聯隊,引進的都是全套德軍的空降技術,從降落傘以及作戰模式都是全套仿效的德軍,就連德軍的武器配備標準都是學的一絲不差。除了人種不同,以及步兵裝備的不同,其餘的簡直就和德軍一模一樣。
德軍傘兵的優點,日軍學到多少目前還不知道。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德軍傘兵的最致命一個缺點,日本人肯定是學到了。因為日軍空降部隊的所有東西,都是模仿德國人,就連傘具目前使用的都是德國原裝進口,而非國產的。而且這些日軍傘兵,也都是德國人培訓出來的。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德軍空降部隊除了每人一把手槍和手榴彈之外。因為降落傘的結構問題,傘兵在空降的時候,是無法攜帶任何裝備的。所有步槍、機槍等支援武器,都是裝入專用傘降武器箱同時空投到地面。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在找到單獨空投下來武器箱之前,空降到作戰地域的傘兵,只能使用威力有限的自衛手槍進行作戰。如果在守軍火力密集,短時間之內無法尋找到武器箱,那麼單憑手槍去面對敵軍步機槍火力的結果可想而知。
這個缺點也是德軍傘兵在克里特島作戰損失慘重,並因為一個傘兵師被打殘,導致整個空降兵幾乎傷到了元氣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全部都師從德軍的日軍,因為降落傘也是進口德國的,這個缺點自然也是原封不動的帶來了。
日軍傘兵在空降的時候,除了隨身攜帶的南部十四式手槍或是九四式手槍之外,其餘的三八式卡賓槍、九九式步槍,以及九九式輕機槍、九二式重機槍,以及大正十一年式擲彈筒,都是使用專用的武器箱另行空投。
這種作戰模式在平日裡演習之中,自然是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到了實戰之中,就是問題多多了。一旦武器箱不能及時找到,那麼日軍傘兵幾乎等於赤手空拳和對手作戰。如果對面的敵軍火力和意志力都極其旺盛,那麼這些日軍傘兵幾乎等於送死。
人家德國人雖說有這個缺點,但是人家有大量的滑翔機可以部分的彌補這個缺點。但是剛剛組建傘兵的日軍,連滑翔機是什麼玩意都還不知道。更別說透過各種手段,來彌補這個缺點了。
日軍缺乏滑翔機,所有的空降部隊只能全部使用傘降模式。像德軍那樣傘降開路,主要裝備和人員透過滑翔機抵達,這種可以部分抵消這個缺點的能力都沒有。儘管日本人經過縝密的計算,得出了傘兵降落之後武器空投的最佳時間。
但是在空降的時候,什麼可能性都能遇到。誰能保證戰場上出現的情況,都是嚴格的按照日本人的計算來的?尤其是在城鎮空投作戰,連人都很難集中降落,更何況那些沒有人操控的武器箱?
日本傘兵在通遼城內,降落的到處都是。隨後空投下的武器箱,自然也是降落的到處都是。空投的地域又是在到處都是房屋,視線可及的範圍相當有限。即便是降落點附近沒有敵軍埋伏,但是這武器箱子卻是並不好找。
空投到通遼城內的日軍傘兵,雖說給已經是苟延殘喘的十四師團最後殘餘部隊,打了不少的氣。但是他們卻驚恐的發現,即便沒有受傷,安全準確的在落到了城內。但是最關鍵的問題出現了,他們在這種情況之下很難找到空投的武器箱。
最起碼,在短時間之內是很難找到。而在這到處都是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每耽擱一分鐘都要用生命去補償的。找不到武器,只能依靠自衛手槍作戰的這些日軍傘兵,除了那些直接降落在日軍固守據點周邊的幸運兒之外,剩下的不是各自為戰,就是像螞蟻一樣到處亂串。
一個是想要儘可能的集中起來,以便與周邊的抗聯作戰。另外一個就是找到空投下來的武器箱,儘快的將自己武裝起來。畢竟單靠只有幾發子彈,射程極近的手槍,是不可能與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