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日軍在自己所有控制區內,距離澳大利亞最近的新幾內亞島上,也部署了大批的海軍航空兵。儘管日軍在奪取莫爾茲比港的戰役之中,面對澳軍的頑強抵抗,以及美軍的快速增援,損失相當的慘重只能退回出發陣地。
但日軍始終死死以新幾內島中部山地為防線,不惜一切代價固守著新幾內亞島斯坦利嶺以北的地區。以便可以使用新幾內亞島北部為基地,儘可能為澳大利亞戰場的日軍,提供固守所必須的空中支援。
直到四四年菲律賓戰役之後,已經日落西山的日本海軍,再也無力補充新的飛機之後,才最終放棄了對澳大利亞戰場上空中支援。持續了整整兩年多時間的空中血戰,美日澳三國損失的飛機數量相當的驚人。
新幾內亞島至澳大利亞東北海岸,飛機的殘骸佈滿了整個新幾內亞島南部,以及澳大利亞東北部,珊瑚海與阿弗拉海底。儘管一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美國人最終還是依靠雄厚的國力,以及後期投入的大量新式戰鬥機,還是徹底的壓垮了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頑抗。
不過在澳大利亞地面戰場上,美軍雖說投入了六個步兵師,一個裝甲師,大批的坦克、飛機、重炮,外加海面上的海軍艦隊火力支援。澳軍也將所有的新編成部隊,外加北非戰場上又調回的兩個師,以及紐西蘭的兩個增援的旅也全部投入進去。
美澳聯軍投入的兵力不可謂不多,但幾經鏖戰卻始終未能達到將日軍趕下海。甚至兩次組織從日軍背後實施登陸戰,試圖採取兩面夾擊的戰術,徹底解決這股日軍。但組織的兩次登陸戰,要麼登陸部隊在日軍玩命的反衝鋒之下站不住腳,要麼就是損失慘重只能撤回海上。
結果日軍以頑強的抵抗,讓美軍只能將其圍困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這一場拉鋸戰從四二年一直打到了日本投降,澳大利亞戰場上日軍靠著自給自足的農產品,外加上有限的儲備,以及戰場上的戰利品,硬生生的扛到了戰爭徹底結束。
從某些方面來說,日本人的確達到了當初的目的。大批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美軍,被牽制在澳大利亞戰場,無法調往其他戰場。即便美軍在後半期也想了一些辦法,將對日宣戰的一些其他國家軍隊,調往澳大利亞接替美軍作戰,以節省兵力用到其他更需要的戰場上。
可除了巴西軍隊的一個師之外,在澳大利亞戰場上最終還是美軍在常主角。那些南美小國的軍隊,連同紐西蘭軍隊在內,實在無法承擔更重要的責任。甚至有些國家的軍隊,被派到戰場上一擊即潰。非但起不到作用,還連累了美軍自己。
而搞出這一切的幕後黑手楊震,也沒有預料到這一戰美軍足足打了三年,也沒有能將日軍徹底的趕出澳大利亞。如果當初預料到了,不知道他會不會這麼幹?不過按照他的性子來說,恐怕輕易不會放棄。
第三百七十九章 平底鍋?
如果楊震轉動這些心思的時候,就在他身邊的皮爾遜要是知道引發這麼多後果的事情,是這個傢伙一手搞出來的。不知道那位皮爾遜老兄,會不會直接一把掐死他,以免得這個傢伙兩面對著坑。
不過只要楊震不和他挑明白,他打死都不會知道這些事情的。這件事情從策劃到實施,幾乎都是楊震親力親為,除了具體的實施人陳龍之外,即便是抗聯最高層也無人知道。而楊震自己又沒有啥毛病,更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將這些事情告訴作為被害人之一的皮爾遜。
至於皮爾遜那些將颶風戰鬥機吹噓天花爛墜的話,楊震是半點都不相信。要是這些飛機真的像這個傢伙嘴裡面說的那樣,為何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無論是美國人還是英國人,都在向澳大利亞運送新式戰鬥機。
一個向澳大利亞拼命的運送新型的P四零戰鬥機,一個寧肯削弱自己的防空力量,抽調自己也大量需要的噴火戰鬥機。甚至英國人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戰役之後,直接向澳大利亞派駐了四個,清一色使用最新式噴火戰鬥機的空軍中隊。
而不是讓一直使用英制裝備,更熟悉英制飛機的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使用颶風戰鬥機?這不是形成戰鬥力更快嗎?非但沒有增加颶風戰鬥機部署數量,反倒是在美製P四零戰鬥機抵達之後,一再的削減澳大利亞空軍,原有裝備颶風戰鬥機數量。
要知道熟悉英國飛機,本身也裝備過部分颶風戰鬥機的澳大利亞空軍,使用英國製造的颶風戰鬥機,不是形成戰鬥力更快?讓屬於英國自治領,從上到下都是清一色英制裝備,所有國防、外交政策都一向以英國惟命是從。
人口壓根就是與英國同宗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