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後戰場的無數次反掃蕩作戰,裝備輕便的關內部隊。反倒是在山地戰之中,很難與日軍抗衡。除了火力上的弱勢之外,主要就是差在日軍山地戰能力,並不弱於關內部隊。即便是能集中優勢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合圍住部分日軍,但也很難全殲。
日軍的山地戰能力,以及山區戰場特有的特點,再加上今後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華北戰場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關內部隊的各級建制,既要保證足夠的機動靈活性,又要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集中足夠的火力,面對一路或是幾路的日軍。
而且整個華北地區,除了晉中盆地以及冀中平原、黃淮平原之外,大部分的地區還是以山地為主。重灌部隊固然能在火力上全線壓制日軍,但是在山區以及關內大部分地區公路基礎設施很差的情況之下,很難發揮出足夠的機動性。
副總指揮的這個編制,至少在兩年之內還是符合未來一段時間華北戰場的局面。當然也不排除隨著敵情的變化,原有的計劃出現意外。這個編制很是符合副總指揮,先穩定山區根據地,再向平原區滲透的想法。
至於說派遣抗聯南下,至少在四三年上半年之前,楊震是不會有這個想法的。四二年一場席捲了整個華北的大旱,四三年接連天災,整個華北地區根本就無力負擔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同時東北也無力在支撐南滿戰場的同時,同樣支撐華北戰局。
正像副總指揮說的那樣先穩定山區,將日偽軍在根據地內部的據點和楔子徹底的拔掉。至於平原地區,先以滲透和蠶食為主。但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戰術,至少要渡過眼前這場已經席捲了整個華北的天災之後。
要是現在整個華北相當一部分地區,絕收已經成定局的情況之下。在發動大規模的戰役。一場大戰下來所需的天文數字的物資,以及戰火毀滅的田地。那就是不是加重百姓負擔了,就是連殺民養軍恐怕都難以形容了。
副總指揮的態度很明確,在這場天災未得到根本緩解,民力還未徹底恢復之前,整個戰略態勢還是應以防禦為主。飯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仗要一個個的打,不要老想著一口吃成一個胖子。當前華北的態勢,還是主要應該以穩固各個根據地內部為主。
不管形勢如何,絕對不能幹出那種殺民養軍的事情來。別人怎麼做他管不到,但是在他的部隊裡面,絕對不允許這麼做。部隊在這個時候非但不能增加老百姓的負擔,還要想辦法儘可能的減輕群眾負擔,並幫助群眾渡過這場天災。眼下即便部隊整訓完畢,發動任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不適合的。
對於副總指揮的這個態度,雖說被頂的很尷尬。但是楊震心中暗自豎起一個大拇指。好一位一心為民的鐵打漢子,不管他身上有什麼缺點和問題,但就衝這一點,他楊震永遠的服氣。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是他楊震的老首長。
第六章 防微杜漸
只是看著這位性如烈火,但卻一生為民的老元帥。楊震猶豫了一下,有些話最終還是沒有張開嘴。人的脾氣和秉性,一旦定格便很難改變。性如烈火、至死不肯低頭,也許這才是老元帥一生真正的為人。
如果沒有這個性格,那還是他被主席稱之為橫刀立馬的當年的紅三軍團長,現在的十八集團軍副總指揮,幾年後的一野司令員、志願軍司令員,那個不為任何艱險,一心勇往直前的未來共和國第二號元帥嗎?
猶豫了良久,楊震壓下了心中的很多話,最終選擇保持了沉默。直到副總指揮帶著軍委考察團,完成考察以及定下整個四三年作戰思路離開之後,楊震也還是選擇了沉默出口。不是楊震想要獨善其身,而是他知道自己的幾句話很難改變一個人的性格。
在副總指揮離開之後,不知道為什麼心情不是很好,甚至感覺到有些壓抑的楊震,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部隊的訓練上。關內出關的部隊認為訓練量太大,其實相對關內出關的部隊,抗聯的部隊訓練強度更大。
在完成戰後總結後,抗**部針對此次作戰部隊暴露出來的缺點,改進了訓練的重點。此次會戰結束之後,抗聯的部隊明顯增加了築壘地域攻堅作戰,巷戰等方面的訓練。尤其是以坦克為主的多兵種,對日軍築壘地域突破作戰,更是作為重中之重。
同時也加強了坦克部隊,大範圍穿插和機動作戰,山區穿越作戰的訓練。坦克戰場快速搶修能力,坦克部隊精確射擊的訓練。特別是面對日軍坦克的時候,坦克部隊的應變能力訓練。楊震對裝甲部隊很重視,整個冬天幾乎都在裝甲部隊蹲點。
不過儘管依舊忙的團團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