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抱。如果有可能,要儘可能的將日軍主力殲滅在城外。
接到楊震的命令,負責指揮天津戰場的陶淨非。利用之前已經逐步肅清天津外圍的態勢,集中五個師的兵力。在總部加強的一個重炮團,以及坦克部隊的掩護之下,對天津城發起了總攻擊。
但固守天津的日軍,依靠多年修建的牢固工事拼命的抵抗。攻擊部隊每前進一步,都要遭遇到日軍瘋狂的反衝擊。儘管外圍日軍大部分已經肅清,但是面對著日軍的頑強抵抗,攻擊作戰打的還是異常的艱苦。
相對於天津戰場打的異常艱苦,在冀中戰場戰鬥也打的並不暢快。杜開山雖然已經將六十四師團殘餘部隊,壓縮到滹沱河一線。並在圍追堵截之中,儘可能的削弱了六十四師團的實力。但六十四師團殘部,依靠日軍特有的慣性和韌性,還是在拼命的頑抗。
原本杜開山是準備想要將其困在滹沱河岸邊,採取以圍困為主。日軍六十四師團殘部,雖說逃脫了自己的合圍。但從俘虜的日軍戰俘口供,以及日軍戰死的屍體和遺棄的物資來看,該師團餘部已經糧彈兩缺。
每人平均每天只能下發二十發子彈,只能吃一頓飯。醫藥和其他的物資奇缺,傷兵連繃帶都已經沒有。所有的後勤補給,幾乎已經全部斷絕。即便在河間戰場,大部分時間之內都要抽調出部分兵力,下去徵集糧食,也就是說明搶才能勉強維持作戰的最低補給。
在活動範圍更大的河間戰場都如此,現在已經將其圍困在滹沱河北岸巴掌大的,連一個大一點的村莊都沒有的狹小地域之內,日軍就算想要搶也沒有地方去搶。杜開山認為六十四師團僅剩的這點兵力,實際上已經處在崩潰邊緣。守著河邊這水雖說不缺,可沒有糧食他們還能堅持幾天?
只要困上他們幾天,不用打他們自己就餓垮掉了。這樣時間雖說拖長了一些,但可以你最大的限度的減少傷亡以及彈藥的消耗。現在整個冀中戰場,雖說依託富裕的冀中平原,糧食已經不用在從東北千里迢迢轉運過來。
但是整個冀中,能夠解決的補給只有糧食。其餘的彈藥、油料,都還需要東北轉運。總部和一號,在冀中戰場投入這麼大規模的裝甲部隊,每天所需要的油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如果能夠儘可能的減少消耗,這對於緩解後勤壓力還是有很大好處的。
至少可以節省部分彈藥,用到其他的戰場上去。所以杜開山原來的計劃,還是認為將這個六十四師團殘部困死在滹沱河北岸,這塊巴掌大的地方比較合適。只要封鎖住日軍突圍路線,切斷滹沱河南岸日軍接應的路線,六十四師團剩下的這點兵力就不會翻起什麼大風浪。
第一百一十二章 日落冀中(五)
杜開山當初的決心是以一部兵力,在上游渡過滹沱河向獻縣迂迴穿插,就是為了切斷滹沱河南岸日軍,救援六十四師團殘部的通道。同時徹底封鎖住六十四師團殘部,最後可能撤退的通道,從心理上徹底的打垮日軍突圍的希望。
作為一名老兵,在與六十四師團這樣的特設師團交手後。杜開山明顯感覺出來這個六十四師團,不要說與當年的那些日軍精銳師團想比。就是與去年在晉北交手的日軍相比,士氣與軍事素質,都有很大的差別。
眼下戰役已經打到這個時候,部隊連續作戰未得到修整,已經是異常疲憊的同時,各個參戰部隊因為連續作戰傷亡也都很大。杜開山還是想要對六十四師團殘部,打算採取圍困戰術,也算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可眼下一號卻下達了兩天之內,必須要解決六十四師團剩下的這三個多大隊的殘餘兵力。杜開山也只能改變原有的圍困計劃,下決心發起攻擊。不過在戰術運用上,杜開山還是仔細考慮了很多。
作為一線指揮員,他知道部隊現在經過一個月的連續苦戰,傷亡不輕不說,也已經異常的疲勞。在眼下此次華北作戰已經接近尾聲的這個時候,他不想再額外增加更多的傷亡,以保證參戰部隊的不被傷了元氣。
因為至少在目前,他還不知道日軍可能存在的後續反撲,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如果再解決六十四師團殘部的時候,部隊傷亡過大,這會影響到後續戰局兵力上的投入,所以杜開山還是想以火力解決問題。
對於他來說炮彈沒有了可以再造,但是珍貴的、有實戰經驗的老兵一旦傷亡過大,就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補充上。儘可能的保證更多的老兵生存下來,這無疑比消耗多少彈藥和裝備都重要。
其實眼下原來有兩個旅團四個步兵大隊建制的六十四師團,主力之前在河間戰場,大部分已經被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