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反對政治和黨派進入大學,就連在大學內設定黨委都反對。正像楊震說的那樣,說輕了不頂用,說重了又會傷到人。
這些人自尊心都是很強的,與他們談話的時候深不得、淺不得的。李延平覺得,無論是從專案本身來說,還是從其他方面來說,都派一個專人進行協調與管理為好。這是一個系統龐大的工程,沒有一個得力的人管理與協調是不行的。
想了想,李延平轉頭對楊震道:“老楊,這些人還有目前我們其他的幾個計劃陸續的開展,我認為都需要有專人管理。我們不能對所有陸續開展的計劃,就這麼散養著吧。而且進行這些專案,需要大量的物資和人員,也需要有一個人來組織協調。”
“現在這場戰爭只要還在進行,你我和老郭三個人就肯定沒有這個精力。老高那邊的事情也是堆積如山,一天忙的腳打後腦勺,也不能整天就陪著這些教授。熊大縝一是沒有太多的精力,而且這些人很多都擔任過他的老師,讓他兼管並不太合適。”
“還有這些人是由軍區管理,還是由東北局管理,現在也是一個問題。現在軍工部已經移交給東北局,軍區則成立了單獨的裝備部。按照他們研製的東西來看,應該歸屬軍工部。但是從保密程度來看,劃歸軍區管理還是更合適一些。”
“但是交給裝備部管理,也不太合適。而且劃歸軍區管理,就算交給軍區理工大學也算在內。這些人穿不穿軍裝,授不授予軍銜?都是一個需要我們慎重考慮的問題。老楊,你看看怎麼管理比較合適?自此次戰役打響,我們難得有機會坐在一起,今天就合計一下,是成立一個特殊的部門管理這些專案,還是分別指定某一個人各自負責這些專案。”
對於李延平的疑慮,楊震抬起頭看著此時窗外已經開始下起的瀝瀝小雨,沉思了一會道:“這件事情你與總指揮和李主任商議一下沒有?他們的意見怎麼樣?還有你的想法,也一併都說說。你是政委管幹部的,這些人如果留在軍區,你這個政委的意見和想法很重要。”
李延平沒有立即回答楊震,而是沉思一下後道:“老楊,這些人除了在淪陷區動員的之外,從大後方來的人中肯定能留下的在一百多人左右。剩餘的,我們還在盡力的爭取。另外跟隨他們一起來的學生,在一千人左右。”
“而從淪陷區的各個教會大學,轉來的教師和應往屆畢業的學生,也有上千人左右。這麼多的人,一下子全部由軍區接收不合適。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地方,去安置他們。而且從淪陷區來的教師和學生,情況很複雜,全部接收到軍區還是不太合適。”
“現在僅僅查出來的背景複雜的人,就是近百名。這些人有的家裡有漢奸的背景,而且有幾個家裡面的人,在偽政權內的職務還不低。有一個上海聖約翰大學的畢業生,甚至是汪偽政權某一部的政務次長的兒子,還有一個是上海偽警察局一個副局長的女兒。”
“即便是從大後方來的學生之中,背景也一樣很複雜。來的學生之中,家中有人在重慶方面做高官的就有不少。這些人如果全部由軍區接收,背景太過於複雜,很容易被某些方面滲透進來。但如果我們不接收,又會對我們帶來相當不利的影響。”
“我看這樣,東北局為了保證無法進入軍區理工大學學習,而又有繼續求學渴望的學生升學,同時也考慮到目前根據地尚無文學類的大學教育,所以東北局目前正在抓緊時間在佳木斯籌建一座綜合型的大學。
“總指揮與我談過了,他說軍區理工大學招收的學生以及選拔到蘇聯留學人員,與整個根據地目前適齡的學子相比的畢竟還是少數人。而隨著根據地的日益擴大,適齡的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多。”
“單單一個軍區理工大學和軍區醫學院,即無法全部接收多出來的學子,同時所有的優秀學子都參軍,也給同樣急需人才的地方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和衝擊。總不能將多出來的人,都送去學習師範吧。他認為我們整個根據地,不能只有兩所正規的大學,還應該有更多培養新型人才的機構。”
“他希望更多的有志升學的年輕人,能夠受到大學的教育。而且組建一所新的綜合大學,對我們今後的人才儲備,也更加完善一些。所以東北局才決定,在根據地內成立一所綜合性的大學。”
“這座新成立的大學,東北局準備起名叫做東北大學。他們準備設立文學院、理學院,以及師範進修學院三個學院。但是現在因為受整體環境的限制,他們的教師也是奇缺。所以總指揮希望我們能夠從這批教授和青年學生之中,協調給東北局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