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較為平緩。我之所以選中這裡,也正是因為這裡的地形。”
“我們認為這裡的地形不適合裝甲突擊作戰,恐怕對於戰術更加保守的日軍來說,更會認為這一帶並不是大兵團作戰的有利場所。否則他們調集重兵,從虎林直插富錦,給我們帶來的麻煩要遠遠高於現在。”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也是我之所以選擇這個日軍認為並不適合大兵團作戰地域,發起第二階段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沼澤地、河流與山地,對於已經完成複雜地形訓練的裝甲旅來說,不是不可以克服的。如果我們能佔領虎林,我們將一次性將日軍第八師團、第十一師團全部合圍。”
至於兵力,我準備在王光宇完成對依蘭南部地區的日軍圍殲後,對整個戰局進行調整。將王效明那邊的攻勢轉為守勢。只留下一個旅外加三分割槽部隊組成的獨立第五旅,鉗制第十四師團。其餘部隊,包括一縱在內,全部東調。““這樣以來,我軍在東線將會集中九個旅、十個預備隊步兵團,一個裝甲旅的兵力。總兵力將達到我軍總兵力的七成,十二萬人。加上大部分的炮兵以及全部的裝甲兵力,我軍在東線除了空中優勢之外,無論是兵力還是火力,對日軍已經佔據絕對的優勢。”
“我還是那句話,戰場就是一個賭局。既然這個賭局我們搶先開始的,那麼就不妨賭的再大一些。抓住日軍的弱點,咱們給他們來一個地覆天翻。”
第二十四章 新武器的威力
而抗聯採取集中裝甲力量突破日軍前沿陣地後,絕不在一線做任何的戀戰。而是將被切割的七零八落的一線陣地交給後續的步兵。裝甲部隊則在配屬步兵,以及航空兵的掩護之下,向著日軍縱深採取快速穿插的戰術,更是讓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日軍無力應付。
儘管在第一波打擊之下反應過來的日軍採取了一切必要的手段,儘管日軍在之前已經修建了比較完畢的工事群。但是日軍幾經努力卻無法制止有著空中掩護的抗聯的裝甲叢集,向自己縱深展開大規模的穿插。
如果說在諾門罕戰役之中,日軍已經取得了對抗坦克裝甲叢集衝擊的經驗。但是在這場戰鬥之中,日軍卻是驚恐的發現二十三師團在諾門罕戰場上,以高昂的代價換來的經驗卻幾乎沒有任何的效果。
同樣是在鋪天蓋地的炮火,以及航空兵的大力支援下作戰。但是抗聯的裝甲戰術與蘇軍根本就不相同。蘇軍的裝甲戰術,是以坦克為中心單獨突擊。步坦協同作戰不能說沒有,但是協同能力很差。
蘇軍的裝甲部隊往往單獨使用,配屬的步兵數量並不多。這就給日軍採取肉彈攻勢,帶來了一定的機會。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之中,之所以能對日軍形成絕對的優勢,主要依靠的還是坦克數量充足,經受的起損失。
但抗聯此次發起的裝甲叢集突擊,卻與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之中採取的戰術根本就是兩回事。步兵與坦克、炮兵配合極其緊密。每一輛坦克的周圍,都至少有一個班清一色裝備了自動火器的步兵在保護。
面對著鋪天蓋地炮火和航空兵掩護下的裝甲叢集的突擊,還想要照搬諾門罕戰役經驗的日軍,從此次戰役打響的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之中。其戰前沿著兩軍對峙地區煞費苦心修建的大縱深立體式的防禦工事,在抗聯多兵種協同作戰之下,猶如被摧枯拉朽一般撕破。
雖說戰前一個多月的合成訓練多少顯得有些匆忙,但這一個多月的苦訓的成果還是在這場戰役之中見到了效果。坦克與步兵、炮兵密切配合,讓日軍戰前修建的各種工事以及各種應對的戰術幾乎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各種機槍掩體、火炮掩體,不是被t二六坦克上的四十五毫米坦克炮遠距離摧毀,就是被坦克掩護之下,攻擊到日軍眼皮子底下步兵裝備的無後坐力炮以及火箭筒,在極近的距離上炸飛。碉堡裡面呆不住,被趕出來的日軍,又在炮兵的火力急襲,步兵火力打擊甚至是坦克碾壓之下損失慘重。
尤其是無後坐力炮和自動步槍、平射的十四點五毫米雙聯裝高射機槍這三種第一次投入到戰場上的武器,更是大顯身手發揮了極大的威力。輕便的,一個人扛起來就能跑,就能發射的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在坦克上不去或是行動不便的地方,以及在摧毀日軍反坦克炮工事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其發射的殺傷爆破榴彈、穿甲彈,在對付日軍修建的機槍工事以及半永備工事的時候,顯示出自己的威力。日軍在兩軍陣地之前,修建的大量機槍工事和半永備工事群,幾乎沒有一個能夠捱上這種輕便的,甚至可以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射擊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