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部通訊處的專門負責與中央聯絡的一科,將這封電報發出去後。李延平看了看楊震,無奈的苦笑道:“老楊,你也不要擔心。大不了我再去中央一趟,專門向中央彙報一下。”
說罷,李延平看了看錶上的時間,順手將楊震辦公桌上的檔案全部收走後,擺了擺手道:“你晚上不要工作了,早點休息。這幾天,趁著戰事不緊張,抽空去蘿北看看伯父伯母。你嫂子昨天給我來信說,伯父伯母很想你。如今你們幾個弟妹,兩個不在國內,一個也在前線。老人身邊沒有子女,很孤寂的。”
對於李延平的舉動,楊震卻沒有制止。李延平雖然為人謙和,頗有長者風範,但是倔脾氣一上來,也一樣難纏。雖說很少干涉他軍事指揮以及工作,但是隻要越庖代俎了,也是一樣聽不得反對意見。這也許就是戰爭年代人,尤其是軍人的特性吧,李延平走後,楊震卻是根本就睡不著。此刻他的腦海之中,還是在琢磨著軍工上的事情。自從建立自己的軍工體系後,有些時候面對人才的匱乏,楊震也不禁暗自嘀咕。要是自己穿越的時候,像人家一樣帶著一部裝了大百科全書的電腦多好。
自己來的那個時代,電腦雖然依舊無法代替人腦。但是其儲備的大量資料,卻比自己只是一知半解,依葫蘆畫瓢搞出來的所謂圖紙要強的多。目前自己急需的高射武器生產也不會陷入如此的被動了。
楊震也知道,自己雖然畫出了詳細的設計圖,但按照自己給出的資料,要想複製這幾種高射武器,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雖說這些武器都是蘇軍在二戰後便開始裝備的武器,其技術並未脫離二戰。但畢竟是幾種相對精密的武器,在沒有原始效能資料的前提之下,想要山寨還是很吃力的。
五十七毫米高炮和二十三毫米高炮這兩種即便在楊震穿越來前,那個地空導彈已經大行其道的年代。高射炮儘管已經不再是地面防空的主力,但卻仍舊是後世中國陸軍主力高射炮。對於這兩種武器,楊震在後世的時候,卻是太熟悉了。
這兩種高炮都是蘇軍在二戰結束後不久,便研製出來替代老式三七高炮的新式裝備。只是雖說是新式裝備,但由於蘇聯人在運用新材料方面上保守與謹慎,這兩種武器基本上還沒有脫離二戰的風格。原材料的應用上也沒有比二戰時候進步到了哪去。基本上很符合這個年代的真實技術水平。
至於十四點七毫米高射機槍,他也不陌生。這種機槍壓根就是二戰後期設計的,只不過沒有在二戰期間投入使用,直到戰後蘇軍更換裝備的時候,才大規模開始量裝,但由於某些原因,在列裝不長後就撤裝了而已。但卻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中國陸軍團一級的主要防空火力。
他用過該種機槍的單管五八式的他,閉著眼睛都能拆卸後,再組裝。至於這種陸軍已經淘汰了,尤其是像楊震這種陸軍的尖刀部隊,更是早已經不見了蹤影的機槍和那兩種高射炮,楊震如此熟悉的原因就與他穿越來之前的經歷有關了。
第五百七十章 今昔類似
楊震高中的一個比較要好的同學,就在與他在同一個城市駐防的一個陸軍預備役高炮師中服役。他的這個同學,家庭條件相當不錯。家庭條件好,自然不用擔心生活的問題。高中畢業考上了名牌大學,畢業後家裡又託關係把他弄到了部隊。
家庭條件優越,加上本人也很有能力,楊震的這個同學曾經豪情萬丈,發誓一定要當上將軍。只是頗有些諷刺意味的是,那個高中同學入伍後,先是因為專業的關係,在陸軍高炮旅工作了幾年。可在楊震被迫退伍的兩年前,卻被調整到了預備役高炮師。成了一名號稱軍官養老院的預備役師中,為數不多的現役軍官。
雖說在楊震還是一個副連長的時候,就幹到了營長的位置,在一般的野戰部隊中,對於他當時年齡可謂是相當難得的位置。可預備役師雖說也是師級編制,但與正規的野戰師是兩碼回事。到預備役師,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前途。
兩個人的級別雖然雖然有些差距,但兩支部隊的性質不同,卻讓兩個人的在軍中的前途相差也極大。一個是一個師所有的現役兵加在一起,也沒有野戰部隊一個營多。平日裡即沒有作戰任務,也沒有訓練任務。
一年中除了幾次將那些掛著軍官職務,卻在地方工作的軍官集中起來訓練一兩次之外,平常時候基本上都在打魚摸蝦。他這個營長,既不用值班也不用查哨。天天到點下班回家陪老婆、孩子,小日子過的相當瀟灑。
他這個營長,手下的幹部在編制上倒是齊全的很,但是他能管得了的寥寥無幾。所有連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