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讓抗聯在轉交重武器給關內部隊的時候,受到了一些限制,但這個問題並非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首先抗聯手中有著很大數量的繳獲日製火炮,再加上從蘇聯人手中交換來的德國貨,以及抗聯自產的火炮,已經足以滿足關內部隊在重武器上的需要。至於坦克方面,美製坦克不行。那抗聯自己生產的蘇式T三四坦克,或是蘇聯人轉交來的德國造坦克,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儘管這些坦克是由美援裝甲鋼,以及發動機鋁製造的,但是卻不是美援的武器裝備,所以在這方面美國人限制,基本上沒有任何的作用。實際上抗聯在整個抗戰過程之中,生產的T三四坦克,足有一多半都轉交給了關內部隊。
最根本的是在軍工原料上,美國人沒有做出限制。抗聯可以堂而皇之的利用美國人援助的軍工原料,源源不斷保證關內部隊的彈藥供應。同時調撥給關內部隊大批的美援汽車、運輸機,以及轉移部分機械裝置到華北。
不過雖說美國人的限制,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但美國人在這方面的限制,也很讓楊震有些警覺心。在這方面他看到背後重慶的影子,也見識到了重慶方面在華盛頓的活動能力。不過這也很正常,人家眼下是正統嗎。與美國人有正式的外交關係,至少在明面上美國人還是要站在人家一邊的。
美國人計算的很清楚,給與抗聯援助這些裝備,在滿足單一的抗聯對日作戰上是略有超出,但是用到其他方面就缺口很大。所以他甚至認為,美國人對抗聯實施的《租借法案》,甚至有可能在四五年就全面凍結。
但眼下整個解放區正在進行的工業建設,卻是急需國外的先進技術以及工業裝置,儘管眼下已經打成一片的亞歐大陸,可以提供這些東西的國家不多。但這場戰爭現在卻是已經進入尾聲,打爛了的歐洲一樣需要資金重建。只要有了錢,還是可以買到急需的物資和技術的。
也正是有了這個警惕心,他才堅持現在即開發遼河三角洲的石油資源,以便提前做好戰後對外貿易的準備,並在戰後籌集急需的外匯。如果不是山東境內的津浦鐵路上,還有大量的日軍,他甚至就連黃河三角洲以及海河三角洲地區,也是後世的大港油田和勝利油田都想要開發。
當然這些東西,楊震知道現在也只是想想而已。後世在華北的幾個油田,眼下都距離日佔區還是有些近不說,鑽探深度也超過了眼下東北的實際技術能力。最關鍵的是,自己要是表現出來知道的太多,也會引起別人懷疑的。
華北油田不像是遼河油田,自己手中握一定的證據。哪怕就是指鹿為馬,也可以強行將這個遼河油田搞出來。要想開發華北幾個油田,沒有大規模的勘探能力是不行的。而這個能力,卻恰恰是眼下全國都沒有的。遼河油田日本人經過苦心勘察並花費了巨大代價試鑽,已經發現了工業油苗,照貓畫虎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當初在抗聯開發出大慶油田的訊息,在費勁了千辛萬苦總算搞到了相對應情報後,飽受刺激以及國內輿論批評,實在有些坐不住的關東軍在日本陸軍的支援之下。抽調了本土幾乎所有的技術人員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整個南滿進行又多次石油勘測。
當然日本陸軍如此大出血的原因,還是有鬧油荒鬧的都快瘋了的日本,自身石油需求的關係。而當時南下作戰雖說取得巨大的戰果,但是整個東南亞油田,無論是緬甸的還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的,都損壞的異常嚴重。
當時緬甸的油田已經被徹底炸燬,以日本人的技術根本就無法維修。而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油田,也大部分被炸成了一片廢墟。對於這些油田,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修復。儘管在後來日本人傾盡全力,修復了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大部分油田。
並經過努力最終將印尼的油田產量,恢復到了戰前的七成。但在剛剛佔領的時候,油田的殘破程度,讓日本人自己都很懷疑。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只得到了一片廢墟,日本人心中的沮喪可想而知。
日本人將油田的被破壞,遷怒到了荷屬東印度群島被俘的荷蘭軍人身上。整個荷屬東印度群島被俘的荷蘭人,戰後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倖存了下來。被俘的荷蘭婦女則不管老幼,統統被充做了慰安婦。
這也是戰後追查日本戰犯,荷蘭人最起勁的原因。儘管他們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土著人身上,做的事情一樣不比日本人對他們做出的事情好到哪裡去。但人家是白人,註定要高出那些土著人一頭的。這些事情放到別人身上是很爽,但是被別人放到自己身上,可就是他們無法接受的了。
其實日本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