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
全軍在陽平關駐紮了三天休整,雲峰只留下一千軍駐守,於五月二十七日帶上降卒兵發劍閣。
陽平關至劍閣從地圖上看,直線距離很近。但走崇山峻嶺間的金牛道,總行程約六百里左右。
這一段路。足足走了將近半個月,沒辦法。需從沮縣過山谷下青木川(今陝西寧強縣西北角,川、陝、甘三省交界處),沿白龍江支流金溪河至青川沙洲一帶,再順白龍江而下經葭萌(今昭化古城)才能抵達劍閣,沿途不是山谷就是河流峽道,為防止中伏,每次雲峰都遣親衛攀上高山探明情況,確定無誤才繼續前行。
小心駛得萬年船,他寧可行軍慢點,也不想有意外發生。
劍閣前方三十里是晉壽縣(四川廣元),當雲峰率軍抵達時,整座城池已變成了一座空城,百姓、守軍全部退進劍閣,看來李雄接到李期回報後已經失去了守住此城的信心,把希望全寄託在劍閣上面。…;
六月十三,在晉壽縣休整兩天之後,雲峰率兩千步卒、部分親衛以及十架投石機向劍閣行去。
劍閣前原本沒有道路,諸葛亮北伐在峭壁懸崖上修了近二十里的盤山閣道,使得人車才得以通行,且劍閣關城也是出自於諸葛亮之手,想到這裡,雲峰不禁有些責怪的看了看身邊的姜發!
這倒令這個老傢伙頗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攻打劍閣,雲峰暫時還沒頭緒,閣道僅容一輛車駕透過,其盡頭連線關城,整條路上都沒辦法展開兵力,據天機門介紹,關前為一向上斜坡,僅能容納兩百人左右,投石機只能安置於閣道上,且受周圍山勢限制,十架已是極限!
待來到近處,雲峰不禁寒氣上湧,所謂聞名不如見面,看到眼著的劍閣,他總算明白到鍾會十幾萬大軍被擋在關外不得入內的原因了。
劍閣修於梁山主峰大劍山的峭壁中斷處,關城高六丈,寬度僅十丈不到,兩邊山勢峻嶺橫空,危崖高聳,從東北向西南蜿蜒伸展,一眼望不到盡頭,而關城所在的大劍山則峰如劍插,石壁橫亙,森若城郭,峭壁中斷,兩崖對峙,一線中通,形如一扇大門般,地勢極為險峻!
在這種地形下,以床弩發射踏钁箭,一次只能發射幾隻,起不到任何作用,而衝車雲梯等體積超大的器械,也沒法運到關下,步卒只能憑著十架投石機所提供的稀薄火力掩護,架梯子爬城。可以說,正常情況下,劍閣是一座永不淪陷的堡壘!
但同樣的,守軍也受到了限制,由於關頭寬僅十丈不到,也只能容納數百人守城,沒法分佈更多兵力,而且劍閣受地形所限,只有一道城牆,甕城修不起來。
李雄站在關城上,看著越來越近的晉軍,心裡略微有些緊張,十幾年沒打仗,他已久不習弓馬,過慣了安逸日子。可劍閣是蜀地咽喉,當聽到陽平關失守的訊息後,決定親來督戰,萬一劍閣守軍象陽平關一樣被勸降了,那他連哭都沒處哭!
張昭成站於李雄身邊。拱手勸道:“陛下不必心憂,有此強關,晉軍又豈能入得?當年劍閣阻擋鍾會十餘萬大軍不得寸進,若不是鄧艾強渡陰平小道。只怕時至今日仍是三分天下之勢,如今陛下已責令陰平守軍嚴加戒備,又何憂之有?”
李雄這才心裡稍定,繼續轉頭向下看去。
雲峰也明白光靠正面一次發動兩三百人攀城,在沒有攻城器械的配合下,想要攻下劍閣無異於痴人說夢,他此行的目地主要是實地觀察地形,並試探下守軍。當即命令弩手沿山道佈防。十臺投石機每五臺一輪攻擊。
隨著一聲令下,稀稀落落的火油彈向劍閣關頭飛去,連雲峰看的都意興索然。
然而,關頭面積狹窄。守軍密度大,儘管一次只有五枚火油彈,還不是每一枚都能命中目標,但造成的傷亡依然不可小覦。只見人群中不時就有團團火光騰起,隨後就傳來淒厲而又痛苦的慘叫聲!
如此一來。雲峰倒是精神一振,他帶了五百枚火油彈呢,不扔光是不會退走的。至於守軍擔土滅火,他無所謂。火油彈便宜的很,扔出去不心痛。暫時沒法攻城。就當成尋個樂子也好。
不只是他,隨行的所有人都抱著這個想法。興致勃勃的觀看著,反而最忙碌的成了工匠,他們得隨時更換超負荷的梢杆,否則將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壞。…;
李雄、張昭成及一眾將領均已退下關城,只有普通士卒在撲滅著一處處點燃的火頭,他不敢令人全部撤下,他冒不起這個險,與之相比,死點士卒不算什麼。
但是看著不斷有燒成焦炭的軍士被擔下來,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