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最低位。
面對來自法固的威脅,德意志第二帝國別無選擇,只能擴充軍備,也就得在經濟上付出代價。
此事還沒扯清楚,歐洲大陸上就爆發了一場戰爭,即紅俄入侵芬蘭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芬蘭是俄國的一部分,即俄國在戰勝瑞典王國之後,從瑞典奪取的領土。俄國在一戰中戰敗後,按照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簽署的條約,芬蘭獲得獨立,成為斯看的那維亞半島上的第三個國家。問題是,芬蘭獨立的時候,有一部分領土的歸屬權並沒有搞清楚,即卡累利阿地峽。
這塊地區的面積並不大,戰略價值卻真關重要。
只需要說明一點,就能明白卡累利阿地峽的重要xìng。紅俄在北方只有兩座港口,一是阿爾漢格爾斯克,二是摩爾曼斯克。前者在白海深處,而後者直接面向北冰洋。此外,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摩爾曼斯克是非常難得的夏季不凍港,而這座港口離卡累利阿地峽還不到兩百公里。
也就是說,如果芬蘭控制了卡累利阿地峽,就能威脅摩爾曼斯克。
更重要的是,芬蘭在獨立之後,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關係非常親密。這也可以理解,因為芬蘭能夠獨立,主要就靠德意志第二帝國。
此外,芬蘭在經濟上也嚴重依賴德意志第二帝國,其主要產品都出口到德意志第二帝國。
顯然,在紅俄看來,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威脅。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已經表明,俄國在戰爭期間很容易遭到封鎖。比如bō羅的海就完全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掌控之中,黑海的大門又被土耳其控制,遠東離俄國的心臟地區太遠、而且受到〖中〗國與〖日〗本威脅。對俄國來說,真正有價值的出海口在北方,而能夠為其所用的就只有兩座港口。
為了確保摩爾曼斯克不受到威脅,就得控制卡累利阿地峽。
正是如此,紅俄在一九三八年底,發動了侵芬戰爭。
這下,歐洲更熱鬧了。
法國在西邊要求加強軍備,紅俄則在東邊發動戰爭,擺明了不把德意志第二帝國放在眼裡,甚至可以說在公然挑釁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歐陸的霸主地位,讓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得不有所捨棄。
要知道,這個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根本沒有做好與任何一個強國開戰的準備。
一九三九年春,在俄芬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得不向法國做出讓步,承認二十萬陸軍對法國來說遠遠不夠,准許法國把陸軍總兵力增加到五十萬,並且擁有坦克與重炮。
這個時候,法國已經正式組建了空軍。
事實上,法國的所作所為,等同於撕廢了柏林和約,也就等同於破壞了大戰後形成的歐洲秩序。
兩個月後,紅俄佔領了整個卡累利阿地峽,俄芬戰爭結束。
很明顯,在兩個強國的夾擊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勢力範圍正在縮小,其在歐洲的霸權地位受到了挑戰。
一九三九年六月,德皇威廉二世正式下令,帝國陸軍擴充到一百五千萬,常備兵力增加到一百隻十萬,並且組建一支總人數不少於兩百萬的戰略預備隊,再次實施兵役制,即所有成年男xìng公民都得服役。
緊接著,帝國陸軍公佈了新的建軍計劃。
按照德皇批准的陸軍擴軍規劃,三年之內,帝國陸軍將獲得五千輛坦克、三千門自行火炮、一萬二千門火炮。與此同時,帝國空軍也將獲得四千架飛機,其中二千四百架是攻擊機與轟炸機。
到此,歐陸軍備競賽全面展開。
事實上,這個時候法俄已經締結了秘密同盟條約,相互約定,在任何一方受到德意志第二帝國攻擊的之後,另外一方都得立即向德意志第二帝國發動攻擊:如果其中一方主動攻擊德意志第二帝國,另外一方至少得保持中立。
這份秘密同盟條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的主要策動力。
問題是,法國與紅俄都嚴重低估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潛力。
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馬放南山、刀劍入庫”在短短几年之內就裁減了三分之二的陸軍,最終把陸軍總兵力降低到了一百萬以內,但是帝國的戰爭基礎並沒受到影響,反而有所增強。主要就是,在戰後的二十多年裡,帝國的兵工廠並沒有閒置起來。比如,在支援〖中〗國進行統一戰爭的時候,帝國兵工廠就是主要供貨商,為〖中〗國軍隊提供了大批武器彈藥。
又比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