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2 / 4)

小說:帝國風雲 作者:溫暖寒冬

次年,墨索里尼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發動了入侵衣索比亞的戰爭。

這個時候,大概是對義大利的獨裁政治極為反感,英美不但沒有在國聯支援義大利,反而帶頭開始對義大利進行經濟制裁。比如,美國在意軍入侵衣索比亞之後,就宣佈不再向義大利出口石油。

受到英美製裁,墨索里尼別無選擇,只能向德意志第二帝國求援。

有趣的是,德皇對義大利也不是很感興趣。只是,德皇沒有讓帝國制裁義大利,但是也沒有明著幫助義大利,只是准許義大利從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控制的羅馬尼亞等地進口急需的石油。

僅次一舉,義大利就再次成為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忠實盟友”

當然,義大利靠攏德意志第二帝國,也與法國有關。

要知道,英國皇家海軍退出地中海之後,義大利就把自己當成了地中海的主人,而在這個陸間海里能夠挑戰義大利的,也就只有法國。

英美積極拉攏法國,自然讓義大利倒向德意志第二帝國。

顯然,法國擴充海軍,也讓義大利別無選擇。

一九三四年,在“黎塞留”級開工之前,義大利海軍就開工建造了兩艘“維托里奧一維內託”級戰列艦。

單從火力、防護與速度上講“維托里奧一維內託”級絕對是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

這種配備了九門三百八十一毫米主炮的戰列艦,不但擁有最高三十節的航速,還擁有三百五十毫米厚的主裝甲帶。要知道,晚一年開工建造的“黎塞留”級的主裝甲帶厚度只有三百三十毫米,最高速度也稍微低一些。

只不過,義大利海軍也遇到了與法國海軍相似的同題。!。

第四十七章 風波不歇

從國力與工業實力上講,標準排水量都趁過了四萬噸的維托里奧一維內託”級戰列艦對義大利來說,確實“太重”了一些。要知道,在一九三五年的時候,義大利的工業實力就已經被〖中〗國超越。

有趣的是,當時義大利謊稱“維托里奧維內託”級的標準排水量只有三萬五千噸。

按照“華盛頓條約”規定,所有締約國在條約有效期內建造的主力艦,都得公佈相信的噸位表,並且接受條約組織稽核。雖然義大利不按常理辦事,但是有理由相信,條約組織的稽核人員沒有那麼容易欺騙。也就是說“維托里奧維內託”級在最初設計的時候,標準排水量肯定在三萬五千噸以內,在詳細設計階段,才發現在三萬五千噸內,根本無法滿足義大利海軍提出的技術標準,才不得不添油加醋的進行修改,最終使得這種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突破了四萬噸。

顯然,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要知道,只要基本設計定下來,戰艦的一些重要技術指標就確定了下來,根本不可能在後期修改。

“維托里奧一維內託”級的最大問題,就是幹舷過低。

產生這個問題的,就是排水量被放尖,導致吃水加深,從而使得幹舷降低。

對戰列艦來說,這就意味著在惡劣海況下的作戰能力大受影響,甚至會因為甲板上浪而導致無法作戰。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隱患,即儲備浮力過低。

“維托里奧維內託”級建成後,就主要在地中海活動,很少離開地中海主要原因就是不大適合在大西洋上作戰。要知道,地中海常年風平浪靜,而大西洋、特別是北大西洋上的氣象環境惡劣得多。

有趣的是,義大利的設計師在解決幹舷過低的問題時,採用了一個看似巧妙卻後患嚴重的辦法,即把尾部炮塔抬高,防止在二號甲板上,而不是像通常那樣,佈置在水平甲板上面。

暫且不說炮塔抬高,會導致炮座增重多少。把重達一千多噸的主炮炮塔增高几米,意味著戰艦的重心更高也就降低了戰艦的穩定xìng,使戰艦在側舷受損之後極易因為重心偏高而傾覆。

別忘了“維托里奧一維內託”級的儲備浮力本來就不足。

這些設計上的缺陷,導致“維托里奧一維內託”級成為二戰海戰中的稀客甚至很少出港活動。

當然,義大利傾盡國力,也就只能建造這一級戰列艦。

最初的時候,義大利海軍雄心勃勃,打算建造四艘。可惜的是入侵衣索比亞的戰爭耗光了義大利的國庫,義大利海軍在一九三四年只獲得了兩艘的撥款,另外兩艘被義大利當局束之高閣。直到四年之後“維托里奧一維內託”級的後兩艘,即“羅馬”號與“帝國”號才動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