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他更加看中那些紙面上的資料,而不是一支艦隊的實際戰鬥力。在他的眼裡,公海艦隊就不是大西洋艦隊的對手。
如果只看紙面資料,金的判斷確實沒錯。
雖然大西洋艦隊只有六艘主力艦,但是總共擁有六十四門十四英寸艦炮。公海艦隊就算擁有八艘主力艦,也只有十六門三百八十毫米艦炮與五十四門三百毫米艦炮,在彈藥投擲量上僅為大西洋艦隊的百分之八十。此外,在裝甲防護上,大西洋艦隊擁有絕對優勢。公海艦隊除了兩艘“拜仁”級戰列艦有不錯的防護能力,其餘六艘戰列巡洋艦的防護能力在戰列艦面前都不足為道。至於航速問題,在金看來,艦隊決戰時的航速肯定不可能超過二十節,甚至得控制在十二節以內,以提高炮擊命中率,因此公海艦隊在航速上佔有的優勢,也就沒有半點作用。
如果即將打響的是一場標準的艦隊決戰,金肯定能打贏。
問題是,馮承乾壓根就沒想過要與金打一場標準的艦隊決戰。
大戰打了這麼久,大規模海戰打了好幾次,帝國海軍獲得了大量實戰經驗,也在實戰中總結出了各種戰艦的使用戰術。如果馮承乾手裡是八艘快速戰列艦,他會毫不遲疑的跟金打一場艦隊決戰。在只有兩艘快速戰列艦另外六艘都是不大適合戰列交戰的戰列巡洋艦的情況下,馮承乾無論如何也不會跟金正面對抗。更重要的是,馮承乾的首要任務不是幹掉美國大西洋艦隊。
整個晚上,兩支艦隊都在迎頭對進。
二十四日清晨,頂替“威斯巴登”號監視大西洋艦隊的“柯尼斯堡”號發來了交戰前的最後一份電報。
此時,公海艦隊與大西洋艦隊相距不到六十公里。
根據“柯尼斯堡”號的報告,大西洋艦隊已經摔下了運兵船隊,只是距離不算太遠,沒有超過一百公里。
馮承乾沒有遲疑,立即命令十二艘輕巡洋艦脫離編隊,向南機動,並且讓另外八艘輕巡洋艦向北機動。馮承乾的判斷是,在公海艦隊與大西洋艦隊交戰之後,運兵船隊很有可能調整航向。因為在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