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已經制訂了在硫黃島附近與中國艦隊決戰的計劃,而且得到了海軍本部批准,但是這份計劃是以伏擊中國艦隊為主,即利用中國海軍攻打硫黃島的機會偷襲中國艦隊。
顯然,現在的情況與計劃中預想的情況完全不同。
別的不說,聯合艦隊沒有多大的機會大一場伏擊戰,中國艦隊肯定會在奪取制海權、也就是擊敗聯合艦隊之後再攻打硫黃島。
這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
擺在山本五十六面前的問題是,他得在一個由中國海軍選擇的戰場上、在中國海軍選擇的時間與之決戰。
做為海軍將領,山本五十六非常清楚,主動權不在他的手上。
在海戰中,沒有主動權與戰敗就只有一線之隔。歷史上的各場海戰中,沒有主動權的一方几乎都以戰敗收場。
顯然,山本五十六的當務之急就是想辦法奪回主動權。
六日凌晨,聯合艦隊就轉為向西北航行,而且航速達到了最大巡航速度,即十四節。
難道山本五十六想故技重演,埋伏在硫黃島西北,伏擊靠近硫黃島的中國艦隊?
魯志剛與李向龍並不知道聯合艦隊的行蹤,他們只在五日上午收到了海軍司令部發來的電報,得知聯合艦隊已經轉為向北航行,也就是返回硫黃島。提供這份情報的,是一艘途徑硫黃島返航的遠洋潛艇。
事實上,當時中國海軍依然沒有幾艘遠洋潛艇。
雖然周仁康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德意志第二帝國援助了十二艘遠洋潛艇,但是這些潛艇在九月底才出發,預計要兩個半月之後,也就是十二月中旬才能到達,最快能在一九四一年初投入戰鬥。至於在開戰後建造的遠洋潛艇,進度最快的一艘只完成了百分之八十,要到十一月中旬才能建成,能在十二月底之前服役就非常不錯了。中國海軍依然得依靠那些在戰前建造的遠洋潛艇。
當時,只有四艘遠洋潛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