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英軍沒有在馬爾地夫群島上修建軍事基地,但是隻要第二印度洋艦隊率先趕到,就能佔據先機
問題是,斯科特低估了李向龍
英軍的補給艦船在返航途中發了電報,而李向龍也非常及時的獲得了相關情報
當然,不是無線電監聽與測向站截獲了這封電報在印度洋北岸中國海軍就沒有無線電監聽站離得最近的都在蘇門答臘島上,也就是在數千公里之外,根本不可能截獲英軍艦船發出的電報
這分情報,來自海軍情報處
事實上在大戰爆發前,中國的情報機構相當混亂不但陸海空三軍都有各自的情報部門,連外交部、工業部、商業部這些行政職能的政府部門都有獨立的情報機構,把所有的都算上,情報單位有數十個之多,而且每一個情報單位的規模都不夠大,導致情報機構的能力相當低下
在戰前,這還不算什麼大問題
畢竟,大戰爆發前,各國的情報機構都很混亂,比如美國就有十幾家情報單位,日本也有好幾家情報單位
問題是,大戰爆發後,情報機構混亂的問題就暴露得一覽無餘了
所幸的是,中國軍方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而且知道其嚴重性,也就在大戰爆發後開始整合各軍兵種的情報部門在一九四一年初,陸海空三軍的情報局就整合到一起,組建了軍事情報局,並且下設各軍種情報處隨後,陸戰隊的情報機構也整合了進來,並且單獨組建了軍事情報部,其地位跟其他部級機構等同與此同時,政府部門的情報機構也在一九四一年底開始整合,在一九四二年初組建了中央情報與質詢局到大戰結束的時候,該單位已經升級為國家安全部由此,也就形成了兩大情報機構,即由軍方控制的軍事情報部與由中央政府管理的國家安全部雖然在大戰期間,這兩個情報機構的職能有所重疊,但是在大戰之後,兩家情報機構都做了改組,軍事情報局主要負責蒐集與獲取外界情報,而國家安全域性則主要對內
海軍情報處能夠及時獲取這份情報,與潛伏在印度的諜報人員,以及策反的印度籍軍人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這也拜印度的獨立運動所賜
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基礎,並不是數量有限的英軍,而是印度人組成的“殖民地軍”大戰爆發前,“印度軍”的規模在五十萬左右,主要職責就是協助英軍負責社會治安,以及對付獨立運動組織因為規模有限,而且大部分官兵都來自親英部族,以及英國當局為這些外籍軍人提供了較為豐厚的軍餉,所以這批印度軍人是比較忠誠的,基本上不會與英國當局對著幹問題是,大戰爆發後,印度國內再次颳起獨立運動浪潮,一些較為激進的組織還把這次大戰看成是印度獲取獨立的天賜良機,五十萬印度軍已經不足以維持治安了短短兩年之內,印度軍的規模擴充到了一百五十萬,而且還在繼續增加結果就是,印度獨立運動組織趁機打入了印度軍內部
重要的是,在大戰爆發後,印度軍不僅僅負責治安,還得協助英軍作戰
在蘇伊士運河被德意聯軍佔領後,英國已難向印度增兵,所以印度軍變得重要,承擔了多的職責
當時,這份情報,就是由一名孟買港口司令部裡的印度軍官提供的,而這名軍官的真實身份是“自由印度”組織的高階成員早在一九四二年初,“自由印度”就與中國情報機構進行了接觸
可以說,這份情報至關重要
如果沒有這份情報,李向龍很有可能認為斯科特艦隊也正在返回孟買港,或者將前往阿拉伯海如此一來,李向龍肯定會率領艦隊前往馬爾地夫群島,但是肯定不會在馬爾地夫群島逗留,而會繼續向西航行,到阿拉伯海南部海域等待機會顯然,這正好中了斯科特設下的圈套
有了這份情報,李向龍自然不會這麼做了
斯科特艦隊沒有跟隨補給艦船北上,那就肯定南下了,而能去的地方,也就只有馬爾地夫群島
重要的是,斯科特率領艦隊去馬爾地夫群島,肯定是想伏擊第21艦隊
也就是說,斯科特沒有當縮頭烏龜,而是決定與第21艦隊決戰,以此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
斯科特為什麼要這麼做,李向龍當然想得到
只要擊敗了第21艦隊,就能阻止中國軍隊進攻印度,甚至有能力前往西南太平洋支援美軍不管怎麼說,澳大利亞是英聯邦成員,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且大部分澳大利亞人的祖籍都在英國別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來自澳大利亞的軍隊是英國軍隊中表現最好的之一隻要有可能,英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