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部分(3 / 4)

小說:天眼人生 作者:孤獨半圓

織。

國家安全部的任務角色,主要以執行華夏政府對於世界情勢的掌握為重點,除了廣泛收集各國的軍備動態之外,也把各國政府對於華夏政府所採取的立場,以及該國對華夏的經貿前景等,均列入情報收集的範圍。由於安全部執行的任務非常重要,因此,一般外界預估華夏國家安全部分散在世界各國的諜報人員,人數絕不會低於4萬人。

如果單以人數和從事的工作重要性來講,國安部是響噹噹的天下第一部。只不過因為其工作的性質極為保密,而不為普通民眾所知道而已,這就越發增加了人們對安全部的神秘感。

派往國外的情報人員當中,其中絕大多數是以新聞工作者、學者、商人,甚至以政治流亡人士做為身份掩護。除此之外,國家安全部分散在華夏大陸各地的“偵察員”,總人數也在五萬餘人。國安部究竟有多少人,恐怕這個秘密就是不分管這項工作的政治局委員也不一定能搞得清楚。

國家安全部是華夏國家機構中,一個“裡外通吃”的超級情治單位。對於他國的軍備動態極為重視,但在執行情報蒐集的過程,卻與屬於軍委總參的第六局所做的工作迥然不同。因為國家安全部所派出去的諜報人員並不具備任何軍事背景,絕大多數都沒有在軍中服過役,因而外界對於這些缺乏軍人氣質的人,並不會直覺的加以警覺或防範。

國家安全部每一季均會依國際情報人員的“慣例”及“傳統”,將新任駐外的情報工作人員名冊傳送至當地國,以做為國際情報市場的“禮貌行為”。不過,列在這些名冊中的正牌或所謂“合法”的諜報人員,事實根本就是以駐外使館或少數短期滯留該國的軍事交流人員為主,完全無益於當地國的反情報工作,只能算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情報默契行為。

與此同時,華夏方面也出於“善意”的舉動,凡是“合法”的諜報人員,都統一依照英譯音而改姓“李”。在另一方面,由國家安全部所付與特殊任務的地下諜報人員,卻以各種可能掩護的身份向外積極拓展情報來源。這批學有專精的“民間人士”多半具備一個並不起眼的身份,其中尤以學術具備科技專長的學者比例最高。

另外對於新聞媒體的相互交流工作,國安部也呈現積極的態度。只不過在華夏,由於國內多數新聞工作者並未具備國家高層情報人員技術之專業,因此單由華夏國家安全部所指派的傳媒,蒐集情報多半徒勞無功。此外,國家安全部還培養了一批專門到外國做臨時工的勞工,每人付與一項簡單的工作,例如在某重要路口計算政府高層人士的交通習慣等等。

由於國家安全部所派遣至外國的情報人員數目極多,且“流動率”也很大,造成各國對於來自華夏的人士,均會相對產生一種避免接觸的現象。同時由華夏政府所提供的“合法”諜報人員名冊,又是常常虛實不定,使的當地國往往要耗費巨大人力去“盯哨”,所以,總會發生一位訓練有素的反情報人員,卻長期對一位根本就非常普通華夏人進行追蹤的情況,平白浪費優秀人力。而這也正是國家安全部的“人海戰術”之一,也可是說將老祖宗虛實相則的兵法,運用到了極致。

如同軍委總參的情報機構一樣,國家安全部所編制的單位亦極為眾多。屬於國家安全部管理的下游單位在15個部門左右,主要包括技術局、外事局、特勤局、港澳局、臺灣局、交通局、訓練所、計劃局、保衛局、通訊局,以及內政局等。

較值得國人關切的是臺灣局以及訓練局,這其中尤以後者更為適於成為對外滲透的管道,因為由國家安全部所直屬的訓練局,是由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學院以及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等三個“學術機構”所組成,而且每一年均參與全國普通大學的招生活動,一般外界並不瞭解這是屬於國家安全部的直屬學術機構。

由於國際關係學院及國際政治學院,對於來自臺灣的報考學生有其一套內部的評分標準,因此是否也在同時“甄選”情報員,則是一個無法證實的情況。尤其是諜報工作對於來自臺灣這個富饒之地的人民而言,“尋求刺激”以及“好奇”兩大誘因,可說是華夏所賴以甄選的法寶。

儘管如此,也並非所有進入這些學校的學生均是國家安全部的當然情報員,而是隻有部份具有“特異”的學生,才會被國家安全部所賞識,至於何謂“特異”,恐怕是除了當事人和國安部之外,是沒有人可以證實的。

國家安全部的權力極大,由於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的國務院職能部門,可以行使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