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2 / 4)

後兵臨後方的宋軍營地!只要成功了,那將是奇功一件。(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三章 山後

不僅王化基,許多大臣皆上書挽留。

上上下下是不錯,可最少得有錯才能上上下下,宋九明明沒錯,為何貶下去?

然而所有上書皆不報。

他們不知道,這次宋九下去很重要,不然風怎能刮起來?

其實宋九臨行那番話同樣十分重要,象呼延贊,遍身刺字,刺青在宋朝常見,大多數人甚至士大夫也玩這個。然而呼延贊還嫌不夠,又作降魔杵、破陣刀,鐵折上巾,兩旁有刃,皆重數十斤;乘騅馬,絛抹額。北征太原時,趙匡義看到了,覺得此人十分詭奇。

朕是文明人,帳下不準有妖怪出現……

差一點要將呼延贊斬殺。

後來立功了,事蹟廣為宣傳,甚至一度成為三軍與百姓的偶像,趙匡義也想開了,是有些不倫不類,可他是武將,還能要求他什麼?但這樣一弄,上陣後會對敵人震懾。

保州有功後,趙匡義準備大用,出為冀州兵馬總管,然其無統御才,部下軍士矛盾諸多,又改遼州刺史,又不能治民。趙匡義準備召以都軍頭,領扶州刺史。宋九進了一諫,又將他弄到保州去。

因此武將能治民者少之又少。

再看文臣,除了宋九與張齊賢有邊功,又有幾人有邊功?不是不用文人,現在雖不多,開始用了,用了一些,但就是包括寇準與宋綬在下面都沒有立軍功。

再如書院學子,不少擔任知州。做得還不錯,但總體而言,他們確實是長於技術,如工農業,商業,養殖業,在政治上未必能火拼過書生意氣計程車子。

其他幾類人分析得同樣有道理,而且宋九在論用人上提出了好幾種理論,那就是磨勘制度,別說得多好。那沒用。先做出來再說。

三到五年守任制度,別遷來遷去,實際許多官員在瞎遷,縣級官員容易任命。甚至有的小縣一些副職官還空缺了。用胥吏暫代。然而州級別的官員能有多少。上面到京城高官又能有多少?都想升,最後豈不是打破了頭。因此現在遷徙制度多是一個縣調到另一個縣,調來調去未必起多少作用。反而不易出政績。

齊官制度,不管是那一類的官員上來,各有所長,一樣,東華門外榜上的進士也未必那麼貴,不過好在是這時,再過幾十年宋九提出來,會讓人活活噴死。

量才施用制度,用之所長,避之所短。其實宋九在中書時就這麼做過,對樊若冰說,你能治理地方,做得不錯,這是你的長處,但文學非是你之所長,賣什麼文弄什麼墨?

但還有一項重要的制度。

那就是軍事上人選的任用,適度地用幾個對軍務略有精通的人到邊境州府任上磨練,使之對軍務進一步精通,只有這些文官才能進入樞密院,否則象張宏一樣,到西府只能向胥吏拱手。或者學習王沔溫仲舒,不能處理軍務,然後在西府瞎折騰,打壓對手。或者大炮亂放一氣。朝廷設這個樞密院除分權外能起什麼作用?但現在對西府宰相人選慢慢挑剔起來,再輔以參謀司老將的協商,至少西府在決策重大軍務上,差錯不會太大。

用意很簡單,內行人決策內行事!

可能比以前或者史上以後宋朝制度好,然而它還存在許多問題。

特別是中央對邊境將士用兵的干預,也就是將從中御製度,宋九還沒有真正將這個弊病完美地解決。

其實還是宋九的問題,他雖有金手指,嚴格來說,不是政治家,不是軍事家,不是思想家哲學家,甚至不是很好的經濟學家與科學家。

……

宋家在收拾行李。

大姐抱怨道:“回來一個老的,下去三個小的。”

潘美馬上就能回來,可是宋寶去了西北,宋家第二個女婿在河北,宋九又要去河東。

大姐想想這事兒,就覺得心裡面很不平衡。

宋九安慰道:“大姐,你想一想那年遼寇入侵,河洲是什麼情況?沒辦法啊。”

那年遼**隊幾乎接近大名府,訊息傳到京城,整個河北與京東路的北方都感到震動。特別是河洲上的商家與住戶,河洲無城牆,道路發達,又那麼富裕,一旦遼**隊來了,那簡直是一頓最豐美的大餐。因此所有河洲商戶住戶人心惶恐不安,有許多人一度搬到京城裡住。宋九無所謂,但三個姐姐產業都在河洲上,在那兩個月,無形中受到很大的損失。

因此事後有人提出要在河洲諸坊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