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地展開了猛烈的打擊,只需半個小時炮擊摧毀了清軍在沙洲上的大部分工事,隨後,海軍運輸的一個團開始在浚邊村附近登陸,但是登陸從一開始就十分的不順利,先是地方過於狹小,登陸部隊有些展不開兵力,其次是,由於閩江上游這些日子降水不少,閩江的水位上漲了不少,原來的登陸地點現在變得泥濘不堪,許多的重武器無法被快的運上岸,最後一點就是清軍的火炮了,這一次清軍的炮兵變得十分聰明,為了防止北伐軍的報復,清軍的火炮部隊在對沙洲守軍進行支援時,往往只進行兩到三輪的炮擊後,就馬上轉移陣地,沒有絲毫的猶豫,這也使得北伐軍無法找到他們的準確位置以便加以摧毀。
清軍在沙洲上部署的兵力遠遠多於北伐軍登陸的部隊,雖然在先前的炮擊中摧毀了不少的清軍工事,但是還是有不少的工事躲過了火炮的攻擊,沙洲上殘餘的清軍依靠這些工事不斷地阻擊著登陸部隊,這使得在沙洲登陸的北伐軍一個團被壓在浚邊至天馬山一帶動彈不得,幸虧北伐軍的海軍不間斷的對清軍陣地進行炮擊,否則,清軍的幾次反撲很可能就把這個團趕到閩江裡去,蕭智在和眾人商量過後,決定利用北伐軍火炮上的優勢,集中火力對清軍沙洲上的陣地來一次炮火覆蓋,在最大的範圍內給清軍一次教訓,也減輕一下已經登陸沙洲的北伐軍的這面壓力。這次火炮射擊整整持續了三十分鐘,包括海軍在內的幾乎所有能用的火炮都用上了,近七千各種口徑的炮彈將沙洲上的清軍陣地犁了一個遍,如果不是清軍吸取了此前的教訓,把戰壕挖的又深又窄,估計守在沙洲上的清軍早就被這些炮彈給報銷了,就算是這樣,經過這頓炮火以後,清軍在沙洲上守軍數量已經有原來的9ooo人,變成了現在的5ooo人左右,火力優勢已經不再那麼的明顯了,登陸的北伐軍也趁勝攻擊,一舉突破清軍在沙洲上的前兩道防線,前鋒營佔領外瀘和下洲,進逼下岐村,佔兩整個沙洲的三分之一多,後續部隊也開始陸續的登陸沙洲。
由於沙洲北面的閩江航道過於狹小,大型艦隻無法透過,也沒有辦法給沙洲上的北伐軍登陸部隊以有效的火力支援,而且閩江的北岸也是清軍防守的重點,如果從這裡推進容易遭到北岸清軍的打擊,所以登陸沙洲的北伐軍都只好靠著南岸前行,因為沙洲南面是閩江的主航道,江面開闊,大型艦隻也可通航,容易獲得艦上的火力支援,這也是北伐部隊主攻方向,清軍也在這裡佈置了重兵。隨著登陸沙洲的北伐軍由一個團增加到了兩個團,清軍在沙洲上的防線開始出現鬆動,北伐軍也是一陣窮追猛打,終於在8月18日上午將沙洲上的清軍全部殲滅,福州城也隨著閩江上沙洲的陷落而被分成了南北兩部分,福州城的防禦體系被打破了。
隨著沙洲的陷落,福州的防禦體系開始變得鬆動了,但是到底是先打北城,還是先打南城,成了蕭智等人現在急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七師和獨立旅的許多戰士認為應該先打南城,他們認為南城守軍較少,敵軍的防守力量也很弱,北伐軍可以很快的攻克之,一來可以震懾駐守在北城裡的守軍,二來可以防止敵軍的偷襲。但是蕭智最後卻否決了他們的意見,他還是決定先攻打福州北城,蕭智的理由有三,一是北城市整個福州城的中心,閩浙總督的府衙就設在了北城,打掉北城就可以徹底解決福州的問題,南城也會不戰自降。二是清軍主力都在北城,只要攻破北城,清軍就很有可能投向,也防止了清軍的北逃企圖,一旦北伐軍攻打南城,駐守北城的清軍一見事情不妙,就很有可能會棄城北逃,到時候就不能很好地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三是北伐軍的大部分部隊都在閩江北岸,可以有效地對北岸敵軍起攻擊,如果要攻擊南城裡的守軍,北伐軍就不得不先向南岸轉移,然後才能起攻擊,這樣做既費時又費力,而且效果也不見得好。蕭智的這些理由說服了大家,眾人一致決定先攻打北城裡的清軍,同時為了防止南城裡的清軍的偷襲,安南省的海軍奉命嚴密封鎖閩江,防止南岸裡的清軍的偷偷地向北岸轉移。
清軍似乎也知道丟失了沙洲的嚴重性,但是和蕭智等人遇到的情況有些相似,清軍不知道北伐軍下一步會攻打福州城的那一部分,北城?還是南城?這使得清軍在部署兵力時有些猶豫,正是這一瞬間的猶豫,使得北伐軍在攻打北城時站了不少的便易,也使得福州城徹底失去了抵抗的資本。本來分兵防守就是兵家的大忌,但是偏偏福州城還必須得分兵才能守的過來,這也使得福州城在防守時變得十分的被動。
不得不說攻城戰士慘烈的,就算是進攻的一方武器再先進也無法避免眾多的傷亡,蕭智不是第一次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