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人的議論,荀不用聽,心裡也**不離十。
此時此刻,他只覺得孤獨,前所未有的孤獨,沒有同伴,沒有盟友,就連手下也沒有人支援他。
曹魏幾十年來大勢已成,漢室已經沒救了。所有人都覺得,曹操再進一步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能忍得住只加個國公已經是他客氣了,自己的這份堅持,還剩下幾分價值?
可笑啊,可笑,曹魏的這份基業,竟然是自己一手輔佐的。
雕樑畫棟,窗明几淨的大屋裡,一個滿臉病容的中年人跪坐在地上,雙目空洞洞的盯著一個空空的食盒,他保持這個姿勢已經很久了,一動不動不知在想些什麼。
這個中年人自然就是秦浩的第二個目標,荀。
荀,字文若,能力評價:曹操之張良,曹魏之肱骨,世稱王佐之才。
工作經歷:孝廉,守宮令,別部司馬,中書令,尚書令,侍中,萬歲亭侯。
專案經歷:主持兗州保衛戰,許昌保衛戰,後勤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反正曹操所幹的所有大專案幾乎都是二把手。
就這樣一份華麗麗的簡歷,怎麼能不讓秦浩心動,最關鍵的是,三國時期十幾個ceo裡,荀能力上絕對前三,但挖起來難度卻最低。
因為三國時期不得善終的ceo很多,但自殺的卻只有他一個,不管怎麼說,自殺都是最平靜的離開,這樣一來,天道的阻力應該就不會太大。
當然了,荀也有他的問題,這個時候的荀已經五十,放到漢代,這特麼已經是在平均死亡年齡之上的人了,不過沒辦法,年輕的荀對曹操那叫一個赤膽忠心,比諸葛亮對劉備也差不了多少,想挖他只有這個時候才有可能。
況且,明朝相對比較奇葩的一點是,這個朝代幾乎所有當了內閣首輔的人,幾乎就沒有一個是特麼退休走的,如孫承宗這種八十多了還臨危受命的也就罷了,就連嚴嵩那個奸臣也愣是在椅子上做到八十四,還是被徐階給攆走的。
說起來荀這一輩子確實是挺悲劇的,從小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都說出名要趁早,當時天下比他成名早的可還真沒幾個。
早期的他比較順,一開始就在朝廷裡當了不小的官兒,後來董卓來了,他以為袁紹是漢室的忠臣,就跑那兒去了,後來感覺袁紹野心太大,就改投了當時看來最最忠心的曹操。
為了幫助曹操完成興復漢室的理想,荀幾十年裡殫精竭慮,幾乎熬幹了自己的每一滴血,終於平定了四方叛亂,漢室也漸漸有了中興的樣子,可是曹操卻要加封魏公了。
為了這個,荀沒少使絆子,各種情況下跟曹操各種唱反調,跟曹操早已經離心離德,若是換了別人,恐怕十條命也給殺光了。
荀是個漢臣,從生到死一直都是漢臣,他輔佐曹操是因為曹操忠於漢室,跟曹操離心離德也是因為他不忠於漢室。
此時的荀是孤獨的,是矛盾的,是無路可走的,所以他病了,心病。勞軍途中在壽春就走不動了,因此停下養病,而曹操就是在這個時候,給他送來了一個空的食盒。
曹操是什麼意思呢?荀已經不願意花心思去想了,這個輔佐了自己一生的男人,終於還是與自己背道而馳分道揚鑣了。
罷了,罷了,五十年春秋,終歸是夢一場罷了,就像他畢生所求的匡扶漢室,到頭來不過一場空。
可笑麼?是挺可笑的,可笑得他都已經快要活不下去了。
“既然活著已經失去了方向,不如還是死了吧,就當這個食盒是一口棺材吧”。
說著,便拿出了一個小藥瓶,裡面是一顆血紅色的小藥丸,乃是天下第一奇毒,丹頂紅,號稱見血封侯。
就在這時,只聽門外衛兵來報道:“大人,您的弟弟來探望您了。”
荀一聽,確是停下了,苦笑一聲,想不到在這人生的最後時刻居然還能相見,也好,兩個人敘敘舊吧,能見上最後一面,也是好事。
揮了揮手道“去請吧。”
來者當然不是他的什麼弟弟,而是秦浩了。
雖說荀跟公孫瓚一樣都是自殺,但畢竟原因不同,公孫瓚自殺,那是窮途末路,這時候只要再給他一條路,他自然就會順著走。
可荀不一樣,荀之所以自殺,那是因為他自己想死。
荀作為曹操的二把手幾十年,怎麼可能沒有一點自己的勢力?說句大實話,即使曹操真的想殺他,也沒那麼容易,況且曹操對荀十之**是沒有什麼私心的。
所謂的食盒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