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那麼這次的理由是什麼呢?
原本歷史裡,洪承疇跟皇太極的松山之戰是大明和皇太極的國運之戰,他統領八鎮總兵,率二十萬大明最精銳的軍隊跟皇太極決一死戰,堅持了一年之久,最終因糧草不濟,大明消耗不起才不得已主動出擊,兵敗被俘,一戰將大明最後的精銳損失殆盡,從此明朝再也沒有了可戰之兵。
但洪承疇松山之戰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洪承疇自己有什麼指揮上的問題,大明作為一個農耕文明而且還是防守方,結果打消耗戰卻耗不過皇太極這個來自草原文明的進攻一方,這本來也可以說明問題了,當時已經是崇禎十四年,大明王朝已經病入膏肓,神仙難救。
換句簡單點的話說,從洪承疇戰敗的那天起,大明王朝的滅亡就已經只是單純的時間問題了,不得不說洪承疇的投降雖然氣節有虧,但好歹他在餘生裡為了漢人百姓也做了很多事情,因為他的投降加快了大明王朝滅亡的速度,但也確確實實讓漢人百姓少死了很多很多。
但,特孃的這次是為了啥呀!大明的國力還是很強的好不好,公孫瓚手裡還有無數的精兵悍將,盧象升也還沒死呢,哥哥你給個投降的理由好不好啊!
洪承疇怕死?這理由說出來誰也不信,如果洪承疇是個貪生怕死之輩,他就壓根不會上這個戰場,要知道幾年以前的洪承疇還是個地地道道的讀書人,估計一輩子連雞都沒殺過,聽說國家有難以後變賣了全部家財領著他的家丁僕人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