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值三千啊,雖然這裡面有定向挖人的難度係數加成,也有荀公孫瓚二人賣得低了的一點補償,還有就是為了秦浩在西北勞心勞力的報酬,但本來按秦浩的想法崇禎能答應兩千這個數都算他夠意思了。
沒辦法,崇禎急的都快瘋了,恨不得一口氣把曹操手底下的五子良臣全給弄來,仍內閣去來給荀和自己分攤壓力。
現在的大明,皇帝和群臣中間深深的一道鴻溝,除了太監和荀以外沒人站在他這邊,現在就連睡覺都一日三驚,生怕自己啥時候步了皇兄的後塵,莫名其妙的就掛掉。
晉商被連根拔起對於國家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兒,不過同樣的,朝廷裡晉黨和東林黨徹底擰成一股繩開始懟他這個皇帝了,也正因如此他現在跟他皇兄越來越像,太監們的權力也越來越大,曹化淳如今都快被人稱作魏忠賢第二了,荀眾矢之的罵名直超嚴嵩成為大明第一奸臣。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說荀和曹化淳兩人聯手勉強還能維持住局面,不過朝堂上一片烏煙瘴氣也真是讓人受不了。
朝廷上的勢力不管是如何的波譎雲詭,終究不過是三方勢力角力而已,代表北方地主階級的政治力量晉黨,代表南方的政治力量東林黨,以及那些不去結黨一心一意侍奉皇帝的皇黨,因為首領一般都是太監所以也被罵作閹黨。
魏忠賢死後閹黨的勢力被大清掃,現在的官場是東林黨和晉黨的天下,現在由荀和曹化淳組成新皇黨還很稚嫩,在東林黨和晉黨聯合絞殺之下已經有些獨木難支了。
群臣的奏書攻勢又開始了,出乎意料的是,大臣們首選的第一目標竟然是盧象升。
老規矩,小官出頭,大官跟上,如果留中不發就一封接一封的上,如果打板子或是殺人那就大造輿論,最終總會把人給鬥下去,別說小小的一個盧象升,這一套三板斧砍死的內閣首輔也不在少數。
而這回出頭的是一個小小的六品給事中,可這膽子卻當真不小,那摺子上的內容據說後來被盧象升知道了以後氣的用刀子劈柴,把刀都砍斷了。
奏書上羅列了盧象升足足十條大罪,其實文臣彈劾這種兵權在手的文官基本上永遠都是這條路子:
不聽調令目無君上;
組建私軍意圖不軌;
無故調動大軍,離開自己防區;
縱兵劫掠貪財好色;
任人唯親,自行任命部將;
通敵賣國,不忠不孝;
還有什麼殺良冒功啊,養寇自重啊,狂妄無禮啊,甚至還有一條罪狀是他跟他嫂子**私德有虧。
十條下來,全是斷章取義或捕風捉影,至於私德有虧這一條,簡直就有點兒像是編故事。
也不怪盧象升會這麼生氣,雖然他早就做好了捱罵的準備,但他還真是頭一回碰見潑髒水潑的這麼不要臉的人,尤其是他私德有虧這一條,完全都沒法解釋,這種事兒傳著傳著就傳成真的了,八卦從來都是咱們百姓茶餘飯後樂此不疲的保留節目。
這還沒完,這只是第一波,因為說得實在是太離譜了,崇禎當場就要跟他對質,畢竟盧象升不像左良玉,其實小辮子並不怎麼多,直接就把這孫子辯駁的啞口無言,可他還沒完沒了,跟崇禎是死纏爛打,竟也有群臣支援。
面對這種滾刀肉除了打板子還能怎麼辦?打!狠狠的打!
結果麼,第二天城裡面就有盧象升是奸臣的謠言了,滾刀肉反倒成了英勇的壯士,崇禎則是一個被某個大奸臣玩弄於鼓掌之間的昏君,至於某個大奸臣是誰麼,當然就是內閣首輔荀了。
荀已過試用期,彈劾不彈劾的跟秦浩已經沒多大的關係了,相反的群臣們給崇禎一點壓力讓他急於擴建幹部隊伍還會不停的給自己新單子做,本來還想多休息兩天呢,可是當崇禎赤紅著雙眼來找他的時候還是心軟了,三千龍氣啊,人家客戶都出血本了,還不許人家加急麼。
第一百一十章 賈詡
三國,長安。
誰也沒有想到,一夜之間長安城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十八路諸侯都無可奈何的惡賊董卓,只因為一個小小女子,便身首異處了,大權回到了司徒王允的手中,似乎大漢朝的曙光又重新升起了,一切都彷彿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這對大漢臣民是天大的喜事,甚至全天下的百姓都跟著歡欣鼓舞。但有一些人,卻變得惶惶不可終日了,那就是董卓的西涼軍餘部。
西涼鐵騎,也曾經威震天下,也曾經天下無敵,然而這一切,隨著董卓的死,頃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