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選擇孫子而不選擇兒子?
其實很簡單,因為秦浩要的不是那個歷史上破破爛爛的‘躺’朝,而是那個強盛到萬邦來朝的唐朝!不管是出於民族主義情節的考慮,還是出於收金幣讓利益最大化的考慮,他都必須這麼做,而想要重現大唐雄風,李亨做不到。
李亨差的並不是他的能力,有自己幫襯著,哪怕是能力差一點也沒有關係,崇禎的能力怎麼樣?不還是幫著他扭轉了天下大勢,打敗了雄才大略的皇太極麼。
李亨真正缺失的,是他的胸襟,也可以理解成德行。
歷史上,李亨是有機會平定安史之亂重建關中雄兵,甚至成貞觀之盛世雄風的,不是因為他不聽李泌之言沒有攻取范陽使平叛未竟全功,這是戰略決策失誤而已,並沒什麼大不了的,但胸襟的問題秦浩卻沒有辦法了。
歷史上為啥會出現藩鎮之亂,各地節度使名為藩鎮實為敵國,真的是因為安史之亂破壞的麼?不!是因為他李亨寒了天下人心。
郭子儀立下了不世之功,手提兩京還天子啊,開天闢地以來有此大功者屈指可數,結果被李亨弄到京城擼掉全部實權養起來形同囚禁,直到李亨死的時候,郭子儀身邊能指揮的人居然只有十八個!
李光弼,人家還是契丹人,安史之亂的第二大功,郭子儀被擼了以後,史思明來勢洶洶全靠他力保大唐江山,可是事後,李光弼被收拾的比郭子儀還慘,到最後非得懷疑人家謀反,還囚禁了人家的娘,活活把李光弼給氣死。
僕固懷恩,安史之亂的第三大功,嗯。。。。下場似乎還不如他兩個領導呢,這是真給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