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的噴火器,發揮了近戰的極大優勢,摧毀了日軍和他們的戰鬥意志。
日軍因為急於反擊,吃虧以後逃命,連掌管的倉庫都來不及破壞,全部拱手中國軍隊。
幾十萬發子彈,是供應將來河防部隊長期戰鬥消耗的,現在,輕易落入了中國軍隊手中。
這裡還有不少手雷和手榴彈,日軍的手榴彈,製作精巧,裝配的火藥量多,威力大得多。
日軍在反擊時候,就攜帶了大量手雷手榴彈,可惜,來不及投擲,被大火焚燒的時候,一些手雷和手榴彈殉爆,也是日軍傷亡覆滅的原因之一。
武器和衍生出來的戰術,決定了這場戰鬥的懸殊結局。
五百多日軍戰鬥部隊,四百多輜重兵,一個步兵營的偽軍,總兵力一千五百人左右,一個強大的戰鬥集團,在中國軍隊一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小組和一些百姓和俘虜的協同打擊之下,就崩潰了。
除了戰術原因,日軍隊中國軍隊榴彈發射器的兇猛和噴火器的恐怖,毫無心理準備,自己被打蒙了。
在偽軍俘虜的引導下,王靖凱部隊迅速掌控了日軍的倉庫,糧食,彈藥,等等。
中國軍隊的東線部隊,取得了輝煌勝利!
橫掃三十多里地河防防線,直下孟縣和野王城,繳獲大批物資,前後消滅日偽軍3000多人,自己死傷二百五十餘人。
十比一的比例。
戰鬥中,那些偽軍俘虜,先後被吸收加入部隊,補充了戰鬥兵員,四百多人。
還有二百多百姓,被鬼子偽軍禍害過的,深仇大恨的,主動投靠參軍。
700人的東路部隊,戰鬥之後,增加到1100多人。
西路軍的戰果,不如他們,而且,遭到了一定損失。
因為他們在轉戰的時候,遭遇了日軍的攔截和伏擊!
前鋒一個排的部隊,全軍覆沒。
日軍在邵元鎮子的部隊,指揮官是德江中尉,從電話裡瞭解了當時孟縣失手,濟源遭到中國軍隊攻擊,他立刻敏感到,他需要援救濟源。
全軍出發,在路上,聽到側翼有槍炮上,看到了大火焚燒的據點,馬上隱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