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僵持(1 / 2)

小說:虛構三國 作者:芝麻樹

“軍師,給我六千羽林軍,我走子午谷繞道突襲長安,必生擒董卓!”

“不行。”

季書和魏延兩人互相瞪著眼,黃忠在一旁滿臉無奈。

幾日前,馬超挾持陳倉百姓作為肉盾,要求季書退兵。如此荒唐的事情,季書自然不可能答應,但要他不顧數千百姓死活直接下令攻城,他又拿不定主意。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季書答應不再使用霹靂車攻城,而馬超答應不再用百姓做肉盾。

失去了燃燒彈這樣的利器,只用井闌和投石對射,又恢復到了往常攻城的模式上,陳倉戰事進入了僵持階段。在如此情況下,魏延向季書提出了子午谷奇襲。

漢中戰役,羽林軍折損四千人,後來雖然從禁軍中抽調補充了進去,但要發揮原來的戰力卻不是那麼簡單,這段時間他們也正在磨合中。

魏延說的六千羽林軍,季書知道他想要的是舊編制剩下的六千人。羽林軍是楚國精銳中的精銳,若這般抽調出來使勁給魏延霍霍,這還了得?

“不行,太冒險了。”

“這個險值得冒!只要五千人,我必能攻破長安,到時涼州可定,曹魏再出兵也已無力迴天。”

魏延神色堅定,擲地有聲。

子午谷是一條險峻的山道,可以從陽平關外通向長安。這條路有不少山民是知道的,但此路人跡罕至、虎豹橫行、道路險峻,根本通不了車馬,尋常路人、商戶絕不會走這樣的道路,往常只有獵戶進山打獵會走。

此計雖然兇險,但眼下秦國大軍正在陳倉和己方僵持,若能成功,獲益極大!

歷史上,魏延也提出過子午谷奇襲,諸葛亮不允。事到臨頭,季書倒有幾分理解當時諸葛亮的心情了。楚國國力數倍於歷史上的蜀漢政權,但要走子午谷這條險道也讓季書有些發怵,更別說手上只有數萬兵馬,以謹慎聞名的諸葛亮了。

季書搖頭道。

“當初讓羽林軍穿插進益州腹地,有兩個原因,一是張松獻的地圖有益州各處要道和蜀軍的大致佈防,風險降到了最低;其二,當時秦國拿下漢中,已在做攻打益州的準備,楚國沒有時間,只能冒險。”

“可現在,一來,子午谷一帶我們只知山道險峻,具體情形根本不知,而且也不知道山路的盡頭有沒有秦兵把守,風險極大;二來,楚國不需要冒這樣的險。”

今時不同往日,楚國國力比董卓、曹操兩個加起來還要強盛,別看季書現在北伐大軍推進的慢,楚國消耗的起,你秦國消耗的起嗎?

現在只過了幾個月,但過半年、一年,秦國的國庫和糧草都要打空,可楚國就是再打個兩三年也完全沒有後顧之憂,這就是季書的底氣。

但魏延依然不願放棄,滿臉的不甘。

“太史將軍有句話說的好,‘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我知軍師欲以國力壓垮秦國,但我等武夫只求建功立業、馬革裹屍,豈甘平庸?”

“我只要四千人,必能為軍師開啟局面,縱不能拿下長安城,我也可偷襲宛城斷了秦軍糧道,逼得馬超退兵。”

季書心頭一動,長安有一萬西涼鐵騎駐守,就算透過子午谷也未必能拿下長安,但是宛城可不一樣。馬超大軍在前方征伐,宛城只是負責後方糧草,估計也就三千軍士駐紮就頂天了。只要能透過子午谷,此地必能拿下。

而且魏延的話也讓季書有些觸動,歷史上魏延未能完成此計,但今日的楚國有足夠的本錢。

見季書沒有斷然拒絕,魏延咬牙道。

“若軍師擔心羽林軍折損過大,我只要三千人!”

季書閉眼坐下,輕輕說道。

“讓我想想,你先回去吧。”

“軍師!”

魏延還要再說,季書立即打斷道。

“先回去,讓我想想。”

魏延這才不情不願地轉身離開了帥帳。

等魏延離開,黃忠看著季書開始倒茶細品,不由幫襯了一句。

“軍師,文長行事雖然冒險,但他軍事嗅覺極為敏銳,此計或許也是開啟眼下局面的一招妙棋。”

季書聞言又倒了一杯茶水,起身送到黃忠面前,笑道。

“老將軍不必為他說話了。我何嘗不知文長的才幹,當初我支援他做益州牧,就是相信秦軍不管來多少兵馬,他都能拒而勝之。”

“只是他的性子還是太急躁了些,做事只求效率,不顧後果。前幾日,馬超挾持百姓讓我退兵,我雖有些小仁小義,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