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到了面見楚王的日子,董尚一直很好奇這位比他大5歲卻已經憑藉自己的實力雄霸一方、裂土稱王的孫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入楚以來的一路見聞都讓董尚深感震撼,相較於秦國要不就是酒糜肉香,要不就是餓殍遍地的巨大反差,楚國則四處都散發著活力。
年輕計程車子們走在街上、坐在酒肆茶館裡談政議政、暢所欲言。
碼頭、城門處商旅絡繹不絕,工人們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
到處都建有學堂,可以聽到孩童的讀書聲,看到他們在靶場逗人發笑地擺弄著一把小弓。
董尚還聽聞,楚國上將甘寧領兵5萬已經擊破10萬山越大軍,收復了建安郡。面對2倍之敵,楚軍獲得了自損1萬,殺敵4萬,俘虜5萬餘人的傲人戰績。
除了一些年輕將領大發異彩外,讓董尚警惕的還有楚軍的鬥艦,這也是此戰楚軍能從容佈置戰術迅速取勝的根本原因。
如今,甘寧從俘虜中篩選出3萬精兵,楚國在兵力上也和秦國持平了。這讓董尚感到有些沮喪,秦國除了聞名天下的騎兵已經沒有任何東西能壓過楚國了。
收拾好情緒,董尚帶著賈詡、張濟走進了大殿。
編鐘、銅製的燈具擺放在大殿的最邊上,聖賢流傳下來的名言被寫在字畫上掛在大殿兩側。整個大殿的裝飾透出古樸的氣息,又渙然如洗,彷彿能掃淨心中的塵埃。
不同於秦宮的金碧輝煌、寶玉珠光,楚王宮的佈置簡直可以說少的可憐,唯一能讓董尚注意到的就是胡凳和地毯。張濟的眼中露出了輕蔑,賈詡的眼中則露出了凝重。
東漢時,胡凳就傳入了中原。不過由於士族的習慣,胡凳對於漢人的影響並不大。只是由於其比跪坐輕鬆許多,所以比較受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青睞,許多世家中也偶爾能見到此物。
而在楚國,胡凳竟然已經如此普及,而且製作得比董尚見過的都要精美,甚至可以大大方方地擺進了王宮中。透過這個,董尚看到的是楚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蜀錦,多用染色的熟絲線織成,用經線起花,運用彩條起彩或彩條添花,用複雜圖案組織和紋飾相結合的方法織成,是蜀川的特產。這在秦國是少數世家才有的奢侈品,能買到一匹蜀錦足以在宴會中對其他世家的人好好吹噓一番了。
可在楚國的大殿上蜀錦卻用來鋪作地毯。沒有秦宮的滿目琳琅,這份古樸之下又讓董尚驚歎楚國的富足。
大殿的一側只坐了幾個重臣,軍師祭酒周瑜、揚州牧諸葛瑾、軍師將軍張紘、上將甘寧,大將趙雲、黃忠。董尚微微皺眉,這隻能算是小規模的招待,分量是夠了,可是以這人數恐怕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和他們談什麼。
看來前途堪憂啊,他深深嘆了一口氣,目光掠過眾人,落到正中間略高一些的王座上,楚王孫策就坐在那裡。不同於周瑜的俊美和儒雅,孫策的臉上透露出的是剛毅和威嚴。
董尚誠心誠意地深深一拜。
“秦國董尚,參見楚王。”
孫策看著面前躬身參拜的三人,摸著下巴調侃道。
“哦?董公子對我行禮好嗎?要知道你父親可是皇帝,而我只是個諸侯王,你貴為太子卻向一介王侯行大禮是否有些欠妥當?”
董尚早料到孫策不可能對他有多麼友善。對於這份淡淡的挖苦,董尚拱手一禮回答道。
“古來足以被世人尊為王者之人皆是蓋世英雄。大王以微弱之兵橫掃諸侯,雄踞一方,建立強楚,得萬民敬仰,當得‘英雄’二字。董尚得上天之幸降生於皇室,身無尺寸之功,豈敢在大王面前無禮?況且我父是秦國的國君,大王則是楚國的國君,我向國君行禮又有何不妥?”
孫策聞言頓時哈哈大笑。
好話誰不喜歡聽?楚國眾臣中可很少有人會和孫策說這樣的話。當然也不是說他就聽喜歡群臣歌功頌德,只是偶爾聽到還是有些激動的嘛。孫策還偷偷給了周瑜一個眼色,可惜只換來一片冷漠。
輕輕咳了咳,孫策說道。
“沒想到董卓竟生出這麼文質彬彬的兒子。董公子,請坐。”
聞言,董尚帶著賈詡、張濟兩人在大殿的另一側落座。
宮女開始上來擺放美酒、小菜、果盤,樂師們開始演奏起古樂。
幾杯酒過後,董尚也不再客套,坦然道。
“不瞞大王,董尚此來有兩個目的,一是向香香郡主求親,二是希望與楚國締結盟約。”
“眾所周知,秦國和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