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在中國,是一個內貿工具。而對於這個目標馬雲有一句多少有些狂妄的話,他說:“(阿里巴巴)要讓誠信的商人先富起來。”
阿里巴巴擁有的財富是商業機會。而馬雲所說的“讓誠信的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無疑是要把存在於阿里巴巴體系內的商機更多地分配給誠信通成員,那麼他有哪些手段?
正如我們在中國供應商一章裡說到的,在一個以搜尋為主要尋找工具的商業網站裡,排序是賣家最核心的獲得商機的機會。出現在一個商品類目下的的賣家中,集合在第一個頁面中的賣家有最多的成交機會。
而阿里巴巴,至少在它自己的網站範圍內,擁有這個機會的分配權。
馬雲萬分重視這個機會的分配權。
首先,從2002年,誠信通開始推出的時候開始,“誠信通會員將會獲得最優先的商機獲得權”成為阿里巴巴的一條原則。“更新”不再是企業在阿里巴巴網站上獲得排序優先的規則,誠信通會員現在取而代之了。
從商業的角度看,這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無論是內貿還是外貿,商人們最看重的無疑是價格,有價差是商人們進行採購的根本動力。但誰願意與一個根本不知道背景的人做生意:一個沒有背景的人報一個極其誘人的價格有什麼用?也許他說的一切全都是假話。
所以“誠信通”這樣一個身份無疑是一張介紹信。它背後的含義是告訴大大小小的買家們,假如你是在與一個誠信通會員談交易的話,至少他確實是一個在工商局登記過的企業,而在與你談交易的人也是這個企業的老闆,或者是經過老闆授權過的人。
與這樣的人打交道無疑會給人安全感,買家們因此可以知道,網路對面的那個人確實是可以談交易的人,他會有決定權。
不過且慢,網路對面確實是那個人嗎?那個有交易決定權的人?這其實還不只取決於阿里巴巴為誠信通所做的兩道認證。至少它還取決於對面的那個誠信通會員是否認真地保管了在阿里巴巴上網時所要求的帳號和密碼。如果那個老闆是個漫不經心的人,他隨便地把帳號和密碼在其企業內部給公開了,那很有可能與這個企業打交道的買家們要繞一些彎了,很可能他們之間談的很多事情都會有一個不順利的進展過程,或者甚至根本被作廢了。
所以馬雲說,誠信通是通往阿里巴巴商人世界的一張門票。這裡的含義是:它是一個必要而非充分條件。不是嗎?如果僅僅憑誠信通就能給企業帶來成交,那它的2300元的價錢也實在是太便宜了。這裡說便宜的意思還不僅是阿里巴巴收入的問題,更是一個界定的問題,如果門票太過便宜,必然會導致的一個結果是這種機會不被阿里巴巴的成員們重視,而這反映到交易上,就必然會產生交易中的不確定性,正如我們在上面那個例子裡看到的那樣。
所以它只能是一種大致的分類,把商機儘量地分給誠信通的會員。
顯然,就現在而言,馬雲和他的高層們還沒有想好在誠信通的世界裡應該如何進一步分配商機:如何把這種機會精確地分配給確實想利用,也有實力來利用阿里巴巴來獲得成交的商人。
不過他們確實已經在作出努力。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下面兩種方向:
1,競價排名:這項在2004年推出的基於誠信通會員的服務要求會員經過拍賣來獲得他們在阿里巴巴每個產品類目下前三名的位置。拍賣的上限價格為每個月16000元。
對於這個方向,阿里巴巴固然可以得到大筆的收入,據說,可以拿出來拍賣的產品類目高達數萬個,而在已經進行的拍賣中可以競拍的位置有三個。可以得出的估算值是如果競價排名獲得成功,那麼僅這一項阿里巴巴的收入可以至少達到每月都上億。而從阿里巴巴第一次和第二次競拍的情況看,也確實有誠信通會員以一口價的方式來獲得這種機會。
而從交易本身來看,付出如此大代價獲得在阿里巴巴網站產品類目下的企業一定是重視這種機會的企業。
不過,我們從阿里巴巴可以從這個產品裡獲得收入的大小也同時可以判斷,這個產品是不會成功的,至少在現在不會。因為如果這樣一個產品成功的話,作為一個信用的中介者,阿里巴巴收取的信用中介費太高了。假定我們以一億來計算阿里巴巴的收入的話,僅僅每個類目產品前三名的成交量就應該達到至少是一百億以上,因為如果僅僅是中介費的話,交易額的1%應該是一個合適的比例。阿里巴巴現在有這麼大的交易撮合能力嗎?沒有。因此這樣的產品也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