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將遺體抬進棺內。由一對祭司面向鐵棺,繼續誦《伽薩》。《伽薩》誦畢,照例再行一次犬視,並讓逝者親友最後一次瞻仰儀容,便可蓋棺出殯。
鐵棺扛出靈堂後,交由另一組抬棺者送往墓地。遺體一旦搬出,堂內即用牛尿消毒,再用清水沖洗數遍。送葬隊伍跟在棺槨之後,距離至少三十步。送葬者皆著白色喪袍,兩人一排,由祭司領頭,默步走向“安息塔”。
“安息塔”又稱“寂靜之塔”。結構為“頂層呈凹狀,四周有階臺,中央為井穴;塔頂分三層以放置屍體(外層置男屍,中層置女屍,內層置童屍)。”且“有專營此事者將屍體移於其上,均赤身裸體,人鷹隼啄盡屍肉,骨殖則投入井穴”。
也就說,屍體將被擺在高聳的“寂靜之塔”之上,逝者血肉讓鷹啃噬一空。再將骨骼丟進塔內井穴風化。據說還有一神秘藥水,倒入井穴,骨骼便會消失。劉備暗自猜測,溶屍水,許就是年少時太平道人用來溶化碩鼠的強酸。
若沒有條件修建安息塔。可把屍體置於曠野,寢上毛毯、枕頭。讓死者披天宇之光,目朝太陽。再任由鷹群啃食。故而祆教徒遺體,頭部不能朝北。
《阿維斯陀》還規定,不能單獨一人抬屍。祆教教徒治喪,以取雙數為吉。守靈、送殯、唸經等等,人數均為雙數,不得有單。
取雙數,有同情互助之意。若死者為二人,祭司應有二對,犬視的狗應有四隻,抬屍者也應有四人。
洛陽有安息塔嗎?
沒有。
遺體將送往洛水,與太子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