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於劉備熟絡。有一五六歲獨子,常伴其父身側。劉備見此子甚是機敏,這便問其名。
答曰:周瑜。
劉備有短暫的失神。正想著該如何募為己用。小周瑜已蹦跳著離開。
劉備先是一愣,跟著灑然一笑。
周郎尚小。
劉曄倒和小周瑜甚是投緣。兩人年紀相差不大,又皆為王佐之才。想必應有很多共同語言才是。兩人交好,劉備自當樂見其成。又一想,要不要把周瑜引薦給恩師,破例收入門牆?
嗯,可行。
事不宜遲。這便親赴恩師府中,備說來由。
恩師這便找劉曄詢問。劉曄如實答來。皆如劉備所言。
恩師居住的建陽裡,與洛陽縣治不遠。且周異與恩師乃是同僚,早已相識。無需投上拜帖,聽聞恩師來訪,周異急忙出府相迎。兩人相談甚歡。席間,恩師問起周瑜。小周瑜有問必有所答。思路清晰,口齒伶俐。家學淵源,恩師甚喜。
恩師素來清白。朝野皆有重名。
周異又豈能不,聞絃歌而知雅意?這便讓周瑜拜在恩師門下,研習經書兵法不提。
聽聞此訊息,劉備不禁長長鬆了口氣。話說,待長成。周郎究竟投歸何處,雖無可知曉。但劉備卻已佔先手。
徐徐圖之。
待中庭建好,劉備便與七婢搬入主樓。主樓仿照樓桑老宅。一層為堂,二層為臥。三層書樓。不像樓桑人多地窄。洛陽城郭宅邸,主樓多三層。前後兩重。佔地亦廣,重簷闊長。氣象森嚴。
每隔三五日,便有臨鄉信函送到。
除去兩位家丞上報的公文,還有母親、三位夫人的手書。家中內外諸情,娓娓道來,可稍解相思。
公孫氏年後便將生產。十月懷胎,愈發顯懷。珠光月華,倦意深沉。不能久坐,亦少漫步。副伏羅氏亦是如此。還有反應最為劇烈的烏蓮。家中侍醫日夜陪護,斷不能有失。
日子如流水,歲末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