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師北歸,一眾弟子,皆來拜見。國中大儒,亦紛紛投帖。
恩師閉門謝客。唯令大師兄劉備,入舍相見。
“南陽百萬之眾,可有良策。”待劉備穩坐,恩師遂問道。
劉備答曰:“已有對策。”
“可是萬全之策。”恩師追問。
“十之八九。”劉備亦不敢稱萬無一失。
“十存八九,已是不幸之大幸。”恩師輕輕頷首。
劉備問道:“江淮水情如何?”
“梅雨(來)臨時,必有大水。”恩師言道:“淮泗七國,恐難倖免。若陛下穿渠引水,築堤截江。將淮泗大水,皆漫灌南陽。淮泗諸國,反得其利。”
“原來如此。”言及此處,劉備如何能不醒悟。淮泗大水,南陽成洩洪區。減免下游水患。
“淮泗諸國,得此善待,必有厚報。”恩師並不知淮泗八國聯盟之事。事實上,薊王亦未盡知。
“大水之後,南陽縱一片澤國。然陛下,終為世人所棄。”恩師目光清洌無波:“可為光武乎?”
“無有王莽篡漢,何來光武中興。”薊王一語中的。言下之意,不願做反賊。
恩師輕輕頷首:“少時老夫曾言,天下皆可反,唯王上不可。時至今日,王上仍能恪守臣節,乃社稷之幸也。”
倒行逆施,必然眾叛親離。無論善惡,終歸蕭規曹隨。
見劉備不置一語。恩師忽問:“為帝,可乎?”
劉備直言相告:“可也。”
見劉備無喜無悲,恩師言道:“雖位極人臣,南面稱孤。位列二十一等爵之首。然終歸一人之下。若為九五之尊,再無掣肘。豈非快哉。”
劉備答曰:“無掣肘,亦無節守。人無敬畏之心,又豈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