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遂擎腿肉以啖,臺上諸人皆掩目,卓於奶房間撮肥肉食之,盡飽而止。與大將軍盡釋前嫌。”桓典答曰。
王允惡極:“啖人賊子,我必誅之!”
桓典一聲長嘆:“董卓手握十萬精兵,洛陽八關,固若金湯,如之奈何。”
便在此時,忽聽身後言道:“校尉既職典京師,何不將啖人賊子,繩之以法。”
二人聞聲回頭,正是尚書令許攸。
桓典答曰:“魚梁臺陳列重兵,苦無人手,如何施為?”
許攸言道:“既無為,當慎言。恐隔牆有耳。反遭殺身之禍。”
王允一聲冷笑:“尚書令明哲保身,我輩不及!”
許攸齜牙一笑:“言盡於此。”
這便越過二人,自行離去。
桓典目視其背,低聲道:“許攸其人如何?”
“足智之士也。”王允答曰。
“是忠是奸?”桓典又問。
“忠奸莫辨也。”王允又答。
“若為朝堂所用,董卓之流,有何懼哉。”桓典嘆道。
“速登臺,且莫誤了朝會。”王允似有未盡之言。
二人各懷心思,並肩登臺不提。
朔望大朝,百官列席。
荊州牧劉表,青州刺史劉岱,揚州刺史劉繇,徐州刺史陶謙,遣使貢獻。不僅補足歷年所缺,於中署還另有奉獻。聖心大悅。
詔封,劉表為前將軍、假節、封成武侯。陶謙拜左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加授劉繇為揚州牧、右將軍。加授劉岱為青州牧、後將軍。
四州遣使,亦有封賞。
除益州刺史劉焉,因賊眾“斷絕谷閣,殺害漢使”而未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