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足踆烏號為例。若不運兵,船艙滿載足有五萬石。足可採買珍貨五萬石。無論所販何物,皆由太皇攜臣,共採買。便是所謂‘同舟共販’。”
“原來如此。”董太皇心領神會:“不必另造,借船出海。”
“太皇明見。”
“如何細分。”董太皇又問。
“各佔艙容。”劉備答曰:“先約定空艙數目,再泛舟出海。如三七、四六、五五之數。”
“若五五均分,船宮五萬石艙,朕與薊王,各取二萬五千。”董太皇果然聰慧。
“亦非次次,皆循此例。”劉備又補充道:“僦船出海,用途不定。空艙數目,不一而足。若運兵,或只有二萬五千石艙容。”
“所謂‘艙容’,便是言指空艙之數。”董太皇舉一反三。
“然也。”
竇太皇亦醒悟:“艙容幾何,便是出貲幾何,亦是獲利幾何。”
董太皇笑道:“無論盈虧,皆如此分。”
“太皇明見。”劉備再拜。
竇太皇柔聲笑問:“王上欲在國中,售賣艙容乎?”
劉備亦無需隱瞞:“正是如此。臣欲在市舶寺交易所,公開售賣海市艙容。無需僦船出海,只需先行買入空艙,便可如約獲利。亦或如約虧損。”
“物各有價,不一而同。損益如何計算?”董太皇再問。
“同舟共販,便以整船計利。整船得利,按艙容分潤。”劉備答曰。
“可行。”竇太皇言道:“如此,薊國豪商,只需安居國中,不必舟車勞頓,遠赴萬里,便可如約獲利。料想。同舟共販,必引薊人爭逐。薊國海市,當大興。”
“此販何名?”薊王妙想奇思,董太皇歎為觀止。
“同舟共販約,臣取名:‘市舶期貨’。”劉備答曰。
“如約而來,如期而至。”竇太皇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