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私佔。修造畢,宜當交還。累日來,匠人巡弋林邑沿海,終覓得良港。
此灣,位於象林縣南部海岸。四周群山環繞,港灣深入內陸四十里,寬十五里。由二半島上下合抱成葫蘆形內外二灣。
外灣水深十丈,內灣水深七丈。此灣,占人語意為“淡水泊”。薊王福靈心至,遂音譯為“金蘭灣”。
如何建造,因地制宜。薊國營城術,冠蓋宇內。將作寺已著手設計。待林邑浦重修畢,便全力督造此港。乃為江表第九港。
取名:象林港。
占人又稱“林邑蠻”。“象林海中有小洲,生‘柔金’。自此南行三十里,有西屬(屠)國,人自稱漢子孫”。其人又稱“西屠夷”。“蓋(馬)援返,留不去者才十戶。隋末滋衍至三百(戶),皆姓馬,俗以其寓,故號馬流。”馬流人,相傳為馬援南征所率將士之後代。
知薊王光復舊土。馬流人,率先遣使來賀。
不料竟有漢裔。
劉備以禮相待,又廣賜錢物。族中長者通曉風俗民情,見薊王甚愛象兵,這便進言道:“徼外葉調國(爪哇島),產‘矮象’。雖不比林邑象高壯,亦足高一丈。單人騎乘,往來奔突,可比戰馬。”
“哦?”薊王頓時意動。
葉調國,乃大漢附庸。永建六年十二月,“日南徼外葉調國、撣國遣使貢獻”。葉調國人,來漢定居者,亦皆以“葉”為姓,傳名竹帛。
若知薊王求矮象。必欣然允之。
事不宜遲,這便遣使葉調國,求購矮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