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崩盤。墨門奇術,神鬼莫測。光武豈能不慎重以待。故而,後世即便有張平子,匠心獨運,創渾天地動。終被深藏靈臺暗閣之內,名為國之重器,實則不為天下所知。
於是乎,墨門短暫中興,再次式微。所謂病急亂投醫。生死存亡,逼上梁山。不惜與太平妖道同流合汙,欲令天下大陸,再造新朝。為墨門續命。
歷史的走向,本該如此。豈料天降麒麟,開啟煉獄拯救模式。樓桑一切,不斷吸引匠墨北上。先前,聚集南陽,醉心技藝,不問政事的匠墨,以夏馥、蘇伯為首,遂與仕墨,分道揚鑣。待隨廣宗一戰,黃巾三賊授首。見勝負已分,大勢已定。天下匠墨,皆歸薊國。
此,便是墨門視角,整個時局之走向。亦是那條隱藏劇情線(看出來沒有?)。
又謂三歲看老。正因如此,恩師盧植才對至交好友,密語相告:劉備可比光武(醍醐灌頂否?)。
此語,不僅是說劉備本身的修養與才德。亦暗示他對“墨術(科技)”的理解與使用,也如同光武一般無二。
再如前所說。
史家惜墨如金,善用春秋筆法。隱藏在《光武本紀》中的墨家機關術,終在劉備身上,重見天日。
還是先前那句話。不活在當下,如何能將支離破碎的史家文字,還原成鮮活的情境。如能有幸遇到,定要珍惜。
“拜見河南尹,見過袁校尉。”收到急報,南陽太守秦頡,馬不停蹄,返府相見。
“見過秦府君。”何苗笑容可掬:“上命難違。此來貴寶地一遊,若有打擾,望府君海涵。”
“不敢。”見何苗一副外戚嘴臉,南陽太守秦頡,不由心頭暗松。
無非多耗費些錢貨,便可送走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