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可比。且董驃騎倚仗,亦頗為醒目。故被賊人錯認。”
“原來如此。”少帝一聲嘆:“守丞雖逃過一劫,終歸難逃一死。”
“要辭(已核實之供辭)何在?”董重焉能輕信。
“書錄在此。”司馬芳有備而來。
“南陽所造箭矢,又做何解。”何苗再問:“還有死於左中郎將戟下胡騎,又當如何。”
“乃營中小吏,為妖賊收買。盜賣軍輜以資賊。另有亡胡數人,桀驁難馴,夥同為惡,皆被某杖斃。”何苗言道。
“死無對證。”董驃騎冷笑。
“書錄在此,何言無對證。”何車騎寸步不讓。
“書錄交由三司會審。”竇太皇言道:“若無真憑實據,此事暫且作罷。二位將軍,以為如何。”
“臣,無異議。”何車騎振聾發聵。
“臣,附議。”董驃騎強壓怒火。
散朝後,何車騎大喜而歸。朝中百官,唯少府張儉,心知肚明。賊人因何,認領此事?
略作思量,遂有所得。
一為劉平遮掩,二為何苗攬禍。人死為大。劉平背主行刺,若醜事被揭,斷難善終。誅薊王,乃為成全阿斗。若何苗被害,太后並阿斗,再無可託付,必死於董重之手。
明知必死無疑。索性成全劉平、何苗二人。
至於其中是否另有隱情,張儉便不得而知了。
比如,既已得手,為何不遠遁江湖。反滯留京畿,人贓俱獲。參見西王母派,上元、雲華,二夫人之遭遇。可想而知,賊人非是不想,實不能也。
再比如,車騎將軍府長史許攸,主簿陳琳。又從何處得知,一干人等,仍藏身千秋觀。
種種謎團,皆隨薊王而去。
此事蓋棺定論。
至於劉平真正死因,也已無從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