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
“尚有前後左右,四將軍可用。”簾後董太皇,小聲提醒。
少帝輕輕頷首:“前後左右,四將軍何在?”
太尉張溫起身奏曰:“前將軍戍長安,右將軍戍南陽。左將軍今在泰山。後將軍守壺關。四方皆有賊亂未平。”
少帝又道:“朝中還有何人可用。”
搶在董驃騎前。車騎將軍何苗,朗聲言道:“稟陛下。可設四徵。四方之後有四徵,亦是我朝舊制。”
“四徵將軍。”少帝不置可否:“西域乃輔漢將軍都護,漠北當與之比同,若設四徵,似有不妥。”
搶在竇太皇之前。董太皇循循善誘:“無妨。先時,薊王本是輔漢將軍。後稱輔漢‘大’將軍。自大將軍何進,兵敗身死。又‘同’大將軍。大將軍內秉國政,外鉞專征,其權遠出三公之右。不宜再偏戍一隅。西域,宜當改由徵西將軍都護。”
少帝心中一動,又急忙遮掩:“西域乃大漢藩屏,尤其權重。(薊王)如何能…假他人之手。”
“此亦無妨。”簾後竇太皇終於出聲:“幕府五校中,前軍校尉關羽,乃薊王義弟。當可為徵西將軍。”
少帝如何還不醒悟:“太皇之意,四徵將軍,當出幕府五校。”
“陛下明見。”二宮太皇,異口同聲。
略作思量,少帝已窺破一切:“薊王攘外,朕安內。”
“如陛下所言。”竇太皇字字珠璣:“唯有如此,方能保國祚綿延,社稷長存。”
“朕,實無言(顏)。”箇中滋味,唯少帝自知。
董太皇輕啟朱唇,竟也無話可說。
少帝年少氣盛,心有不甘。然,平心而論,薊王若不外顧,必然內視。若覬覦大漢帝位,以今時今日之薊王人望,只需一杯鴆酒,三尺白綾,便可滅盡三宮。而後眾望所歸,登基為帝。
似也知帝王窘境。朝堂一時,落針可聞。
忽聽少帝,展顏一笑:“四徵將軍,當由薊王,慎加甄選。”
“陛下明見。”群臣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