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通渠築路。處處皆需人手。薊國似乎,亦自顧不暇。
兩漢五銖,源源不斷運抵薊國,販回今季新谷。四海船商,皆趕在大河、渤海雙雙冰封前,購買足量食糧,已備歲末所需。
黃巾亂後,餓殍遍地。萬幸朝廷,任人唯賢。各州刺史,堪稱循吏。餘賊或被剿滅,或下山投誠,或遠遁深山老林,不再為患。關東大地,休養生息。以備來年春耕。帝國減口二千餘萬。換言之,吃飯的人,終歸是少了一半。賑災救濟,亦輕鬆一半。無主之地,亦多一半。只需天下不再生亂,剩下百姓足可餬口。
王妃公孫氏,五日侍寢。此夜,本是王妃獨佔鰲頭。奈何用盡渾身解數,亦難招架,次次完敗。於是乎,王妃常命安氏姐妹與東胡二妃,烏氏與副伏羅氏,相伴侍寢。
亦如前所說。天子“御幸之法”,乃是將八十一女嬪分九夜,二十七世婦分三夜,九嬪合為一夜,三夫人合作一夜,再加上皇后一夜,共十五夜。上半月先卑後尊,下半月先尊後卑,一月各輪兩次。
因而從受孕機率而言。單獨侍寢的皇后,成功率最高。三夫人次之。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嬪,再次之。
從此處,亦不難看出,古時,就連生育權亦有等級劃分。
及漢時,皇后一月足有五次單獨侍寢。亦可見一斑。
薊王深愛王妃。即便幸七妃,亦多以王妃為主。“鑿隧入井,抱甕出灌”,一月五次。
月信遲遲未至,王妃或又有身孕。
東胡二妃、安氏姐妹,怕也緊步王妃後塵,珠胎暗結。
牛乳不可灌注,易滋生細菌。
鹽水加蜂蠟,通潤而潔淨,乃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