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食,月十一斛,一年一百三十二石。
樂伎、舞姬、女侍醫,月八斛,年九十六石。
食俸一出,豔婢自歡呼雀躍。樂伎、舞姬、女侍醫這些本無爵秩的僕人,亦有俸祿,更是驚喜莫名。兩位義母亦倍加感恩。公孫氏深愛劉備,有不有都一樣。母親亦領了一份,不然兩位義母皆推遲不受。
家臣部曲忠心不二。侯府上下一片祥和。
家臣內眷,涇渭分明又同氣連枝,這才是貴族應有的氣度。
結義之事傳遍北地。皆稱母親大義有節。
流言自潰。
樓桑一戶齊民,宅院中有:前樓、後樓、倉樓、望樓、水塔、雙闕樓、四角樓。共計十樓。酈城有邑牆,四角上的四座角樓和騎在牆頭的覆道,皆無需建造。只需建前樓、後樓、倉樓、望樓、水塔、雙闕樓,六樓便可。
每戶減少,然總戶數卻大。對要定居酈城的三千戶居民來說,總共要造樓一萬八千座!
以‘月起四百樓’的速度,要足足四十五個月才能建造完畢。將近四年時間。
想要加快進度,只能調派更多人手。無奈通渠圍堰,築堤圩田皆要人手。抽調人手,只會顧此失彼。
一想著淮泗移民要四年後才能入住新家,劉備便一陣心憂。
暑熱稍退,大建再起。
劉備正愁無人可用。忽接縣中通報。言有大量淮泗流民北上乞食,目標或是少君侯的臨鄉。
劉備一愣。淮泗流民?
這才想起,數月前曾收到舒縣陶縣令手書,說已招募足量遷戶北上。
當時諸事繁雜,未及細看。今再取出一觀,這便發現端倪。
何為足量?
話說,九江郡治中劉渙尚未募集多少遷戶,為何一個舒縣令敢稱‘足量’。
又過半月。待劉備接到刺姦通報,登頂閣一觀。不禁大駭!
這綿延數十里的車馬人流,皆虎皮衣盾。
正是廬江山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