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百里水澤,分成若干區域。先以樓桑為基,建好督亢邑。收攏流民,工匠。待督亢邑住滿,再以樓桑、督亢二邑為基,繼續屯田。
類似蜜蜂分箱。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八分十六。如此事半功倍,最為合適。
督亢溝的走向,良匠已摸清,大致為南北直渠。引巨馬水南下,流經督亢,與北巨馬水重聚成淶水,奔流如海。
只需沿溝渠西岸築堤圍墾,堤上間隔著闢有涵閘,澇時閉閘御水,旱時開閘放水,旱澇保收,必是良田。
不料酈亭百姓紛紛來求,想將酈亭土地併入封邑。
樓桑村在涿縣南十里,又南十里為酈亭。住在酈亭和陸城亭之間的編戶齊民,多有田產在兩亭之間,甚至本劃歸在酈亭之內。戶籍遷入樓桑,田產自然也隨之遷入樓桑。如今樓桑水田,不止十里。先前樓桑水田大熟,附近鄉民紛紛來求老族長。想購買稻種,聘請農人,改種水田。少君侯便讓附近亭邑的鄉民,選出代表,來樓桑學藝。派宗人悉心傳授稻作。
酈亭首當其衝,今已盡數改成水田。奈何溪流水小,產量不高。疏通酈亭溝,則能解缺水之困。季季大熟,何樂不為?
蘇伯來說,若能將酈亭百姓併入,疏通酈亭溝便無掣肘。
劉備取圖觀之。貌似那個直徑百里的圓圈,隱隱約約能將酈亭包裹其中。
只等聖詔下達,劉備如何與州郡劃分交割。小小一個酈亭,應該不成問題。
裂土封侯。
一個‘裂’字,道盡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