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亢澤。
劉備急忙去看地圖。打量著崔鈞沿樓桑邑、督亢亭,臨鄉城,畫出的連線,幡然醒悟:莫非……
耿雍、崔鈞齊齊點頭:然也!
巨馬水自涿縣流入,東逕督亢澤,澤苞方城縣。涿縣東南就是督亢澤,督亢澤把整個方城縣,環抱其中。
督亢澤,名出督亢。戰國時為燕國著名富饒地帶。荊軻入秦,便是以獻燕之督亢地圖為禮物之一。中有陂(bēi)澤,週五十餘里,支渠四通,富灌溉之利。正因彼時督亢土地肥饒有水之利,才被荊軻當成‘圖窮匕見’的禮物,獻與秦王。
督亢陂澤之水,來自聖水、巨馬水。戰國時徑五十里的督亢陂澤,支渠四通,自然就形成了富有灌溉之利的燕國富庶膏腴之地。
時下,督亢地屬涿郡。方城縣南有督亢陌,幽州之南界。又因水患頻發,與戰國時的‘督亢地’已然變成了時下的‘督亢澤’!
大澤廣袤,方百餘里。
竟把方城縣全境及涿縣一部包容其中!
而劉備的封邑,臨鄉城,正因水大被淹,邑民舉家逃難,這才被朝廷廢棄。
想想也是。
《漢書·王子侯表》中記錄的‘臨鄉頃侯劉雲’,即便後來因故除國。朝廷也會依照慣例,將‘臨鄉侯國’更名為‘臨鄉縣’。斷不會廢棄!之所以廢棄,乃因此時水患頻發,臨鄉城變成一片澤國,皆沒於督亢澤內。國人皆遷往他處,無人居住故而被廢。
再看臨鄉城的位置,在方城縣西南十里。整個方城縣都被督亢澤包裹。朝廷既封劉備為臨鄉侯,而不是方城侯,也就意味著方城縣一釐一毫的土地,都不能圈佔。往南,又遠離位於臨鄉城西北的樓桑邑!
若圈地百里,且要包括樓桑邑、臨鄉城。如此一來,正如崔鈞在地圖上所連之線:方圓百里的土地,皆沒在督亢澤中!
雖封臨鄉侯,實則是督亢澤!
換句話說,劉備的封地,此時此刻全泡在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