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佛道之爭(1 / 2)

小說:劉備的日常 作者:薰香如風

漢中,米倉山,牟陽城。

新任鬼主,五斗米師張魯,並鬼道聖女張玉蘭,與隴右信使,堂內相見。

“拜見鬼主,拜見聖女。”來使出身四海館,乃左慈門下高徒:“書信在此,煩請一觀。”

驗過封泥,確認無誤。張魯屏氣凝神,旋開竹管。取書信細觀,又轉遞張玉蘭。這便吐氣開聲:“烏角先生何意。”

“先帝崩於困龍臺,世人皆知乃八廚之王芬設謀。然王芬實受襄楷施術蠱惑也。之後襄楷下落不明,頗多疑團未解。料想,前五斗米師張修,必也裹挾其中。鬼主可否詳查張修日常往來,搜尋只鱗片爪。”信使這便道明來意。

“此事易耳。”張魯輕輕頷首:“且回稟烏角先生,(張)魯定當奉命行事。”

“喏。”來使拜別。

目送信使出堂,張玉蘭悄聲問道:“左仙人因何苦尋襄楷下落。”

張魯答曰:“烏角先生恐襄楷牽連‘王母東來’。”

“莫非,張修亦投西王母,為其爪牙。”張玉蘭忽問。

“先父曾領張修,遠赴崑崙。卻不知是否與此事相關。”張魯亦無定論:“如此看來。靈帝之死,與襄楷,張修,甚至西王母,皆有干係。”

張玉蘭遂醒悟:“靈帝崩於困龍臺,早已入土。左仙人所慮,乃是……薊王!”

張魯面色凝重:“西王母降為彌月之喜。又使上元夫人,入千秋觀,統領仙門。以御西佛。恰逢薊王上洛,總領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薊王權傾朝野,上元夫人必有所動。若能‘說’薊王滅佛,正如先前屠滅黃巾。則大事成矣。”

“原來如此。”張玉蘭一通百通:“薊王恩怨分明,嫉惡如仇。時黃巾未反,已下王命:凡國中百姓,有信太平妖道者,夷三族。待黃巾逆亂,又遣國中機關巧匠、虎狼上士,助漢軍討滅鄴城,並廣宗蛾賊。先前種種舉措,皆入西王母法眼。於是,西王母欲請動薊王,屠滅西佛。”

“或是如此。”張魯一聲長吁:“多年前,先父赴西王母之約,或便與佛門有關。後待太平道興起,張角遂遣教中元老,遠赴龜茲,拜為輔國侯,截殺絲路佛門弟子。又夥同‘秦朱公’,盜採于闐美玉,籌措舉事錢糧。行一石二鳥之策。”

“竟還有此事。”西域舊事,張玉蘭等教中後輩,豈能知曉。

張魯言道:“我亦是翻看張修手札,方知前後諸情。數十年前,王母已與天師道,暗中往來。共御西佛。”

“難不成黃巾逆亂,乃是……”洞悉天機,張玉蘭心中驚怖,可想而知。

“許,或是如此。”張魯逐字逐句,振聾發聵:“張角欲立‘太平聖朝’。令世人皆信太平,不信西佛。”

“只為抵禦西佛。”張玉蘭喃喃自語。

莫非天下板蕩,國祚難繼。煌煌四百年炎漢,社稷無存。起因,便是西王母與天師道之盟。

獨返閨閣。倍思前後,張玉蘭遂放飛一隻信鴿。將所知隱秘,報送大震關,雲霞殿。

得張玉蘭書信,幽姬盧暒,不敢怠慢,即刻上呈鍾存慧妃。見茲事體大,慧妃遂遣人喚來許師鍾璦並冥蝶駱晹、釋比翟姜等,一眾觀天閣女仙。凡薊國女仙,皆入列觀天閣,封“美人”。鍾璦、盧暒、駱晹、翟姜,因守雲霞殿,故號“雲霞美人”。除比秩後,食二千石俸。

鍾存慧妃,位列偏妃,同貴人。金章紫綬,食三百戶。

各牢城麥收已畢。隴上梯田,又獲豐收。不出二載,待流徙期滿,便可就地安居,轉為編戶齊民,得配民爵。

隴右一片向好。百業興盛,民心安定。慧妃功不可沒。再加為薊王哺育麟兒,隴右大震關上下,又為薊王親部。自穩如泰山。更有百萬鍾存出山,散佈左右,拱衛雄關賢妃,薊王血脈。

河西通西域;隴西連巴蜀;北地接塞外;大震大散二通關中。自蔥嶺以東,盡歸漢土。五胡四夷,欣然向化。不出數代,皆為漢人。

待姐妹齊聚。慧妃遂將張玉蘭密報,傳閱眾人。

“黃巾之亂,竟有如此之,大玄機。”饒是釋比翟姜,亦不由大吃一驚:“直令人始料未及。”

“西王母與天師道暗中結盟,不惜效王莽篡漢,立太平聖朝。只為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共御西佛。”慧妃一聲嘆息:“天師道一分成三,逆亂天下。更不惜置萬民於水火。其心當誅也。”

盧暒、駱晹,四目相對,皆露駭然之色。盧暒言道:“妾久伴天師身側,竟毫不知情。”

“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