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騎將軍位比三公,秩萬石。然若出為州牧,不過二千石官。官秩不足,食邑補。於是:
槐裡侯皇甫嵩,除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增食二千戶。
錢塘侯朱儁,除右車騎將軍,領幽州牧,亦增食二千戶。
原幽州牧王允,冀州牧桓典,一併入朝為九卿。九卿乃中二千石官,自也是榮升。
二人奉詔回京,薊王親為餞行。又命水軍樓船護送,再贈九坂懸樓,令其棲身。自二人到任,安土息民,吏治清明。蕭規曹隨,與薊國相向而行。幽冀二州,吃穿用度,衣食住行,皆已趨同。律法規章,亦比照《薊法》。貲庫更是遍地開花。打擊豪強,肅清宗賊,不遺餘力。王允、桓典,皆是強項令。無私鐵面,不徇私情。上行而下效,河北大地,毒瘤頑疾,被二人並薊王,聯手肅清。
薊國“圩田制”,正全面推行。
送別二人,勃海王相徐璆,又行將到任。勃海國與薊國毗鄰。國相徐璆,入鄉隨俗,親赴臨鄉,覲見薊王。
徐璆,字孟玉。廣陵海西人。前度遼將軍,徐淑之子。少履清爽,立朝正色。有其掌勃海諸事,劉備自可安心。薊王今為託孤重臣,權傾朝野。官吏前來拜謁,看上去乃例行公事。實則不然。
皆是假拜謁為名,行認主大禮。
天線有識之士,人盡皆知:今漢氣數已盡。忠於漢室的志士忠臣,轉投薊王門下,欲匡扶明主,三興漢室。一言蔽之,人心向背。
徐璆自不例外。待皇甫嵩、朱儁到任,亦如此這般。薊王劉備,又焉能無覺。
更何況,凡遇河北之事。少帝必遣黃門令,車駕二崤城,詢問薊王之意。由此可知,洛陽朝堂,對薊王是何等敬畏。事已至此,多說無益。矗立觀天閣上,薊王忽生一絲寒意。
從此往後,有進無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