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如此類。時人之衣食住行,吃穿用度,一切皆與品秩比同。軍人殺敵立功,商人捐資助國,匠人物盡其用,仕人守土安民。皆是向善之道。只需合理設定晉升條件,並嚴格執行。乃至士農工商,殊途同歸。當最大程度趨利避害。
再加上大漢不禁刀劍弓弩,卻傳承有序。時人皆心存信義,劉備有這個信心。後世皇朝,因禮樂崩壞,道德淪喪,人心不古,道義無存。而無法實現的昇平世界,天下大同。我大漢定能實現。
民心向善是其一。民有刀劍弓弩是其二。
那些殺人不見血的蠅營狗苟,官場現形,能抵擋唇槍舌劍,能抵擋長刀利箭否?
“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奈何,我大漢還時有大赦天下。
殺人重罪。不出三五年,便可出獄。有何懼哉!
黨錮前,有方士張成,從大宦官侯覽處得知朝廷即將大赦,便唆使其子殺人。李膺將兇手逮捕到案,準備法辦。不料第二日,大赦令已頒下。張成得意言道:“詔書既已頒下,便不怕司隸校尉不把我子釋放。”此話傳至李膺耳中,李膺言道:“張成預知大赦,而故意教子殺人,大赦焉能輪其子!”遂下令將其子斬首。
此事雖直接導致第一次黨錮。然,細究起來。足見我大漢法理與道義並行之風。
同樣是殺人死罪。何人可赦,何人不可赦。一言蔽之,義之所存,民心向背。
趙娥為報父仇,殺人投案。縣令欲與她棄官同亡。朝廷大赦其罪。各級官吏齊聲讚頌,為其著書立傳。
而方士張成唆使其子殺人。遇赦不赦,當日梟首。
煌煌天漢,有此法理與義理並存。再有薊王劉備,何愁天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