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德可行者賜以車馬。
二曰衣服:袞冕之服,赤舄(xì,鞋)一雙。能安民者賜之。
三曰樂縣:亦作“樂懸”,乃定音、校音之器具。使民和樂者賜之。
四曰朱戶:朱漆大門。民眾多者賜之。
五曰納陛:殿前可特鑿陛級(御道)。能進善者賜以納陛。
六曰虎賁:虎賁百人。能退惡者賜虎賁。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能徵不義者賜之。
八曰斧鉞:能誅有罪者賜之。
九曰秬鬯:祭禮用香酒,以稀見之黑黍與鬱金草釀成。孝道備者賜之。
換而言之。只有達成九種“成就”,才可“加九錫”。
細細想來,薊王確已達成。德行、安民、樂民、聚民、進善、退惡、徵不義、誅有罪、孝道純備。
年紀輕輕,已位極人臣。
關鍵是,筆筆皆有出處。即便是挑剔之人,亦無可指摘。薊王當之無愧。
然即便如此,亦不可冒然受領。薊王需上表推辭,拒而不受。陛下再賜。薊王再辭。陛下三賜,薊王這才誠惶誠恐,上表愧領。
劇本早已寫好。薊國六百里送報大震關。劉備果上表推辭。言辭之懇切,落筆之動情。此心,天地可鑑;此情,日月可昭。
於是天下人,皆等著陛下二賜。便在此時,王太妃,王妃,問策眾臣。
薊都尹婁圭起身奏道:“回稟王太妃,王妃。臣以為,我主斷不可受。”
“為何?”王妃問道。
“前漢時,王莽進受九錫,進而謀奪帝位。若比此例,先加九錫,以示‘順承天命’,再取而代之。乃行大逆不道也。臣竊以為……”
“講。”王妃言道。
“臣竊以為,此乃陛下故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