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使我誅建耳!”
輸僰不聽。衝到樓上,斬殺王敬,懸首於市。後,輸僰自立為于闐王,于闐國人便又將他殺死,另立建之子,安國為于闐王。
敦煌太守馬達聽聞新任長史被殺,欲率軍出塞,攻殺于闐國。桓帝不準,將馬達徵召回,改任宋亮為敦煌太守。宋亮到任以後,曉以利害,欲勸說于闐人自行殺輸僰,以謝罪。卻不知,此時輸僰已死月餘。於是于闐人便將死人的頭砍下,送到敦煌郡太守府,此事便不了了之。宋亮稍後方知,于闐國送來的乃是死人頭,自己已成西域諸國笑柄,內心懊悔不已。
於是深恨于闐國。
而後,漢庭便與于闐關係,急轉直下。
直到劉備繼任長史,再通西域。親詔于闐王安國,前往它乾城。于闐國人皆以為,劉備欲報死人頭羞辱之恥。國君此去定有去無回。豈料國君抵達它乾後,長史殷勤招待,又平安送回。國人皆心存感激。
今日,長史又親身到訪。
此等胸懷,又如何不令國人欽佩。
聽聞長史向來愛恨拎清,恩怨分明。此事,本就是西域長史王敬貪功,先納流言,又設鴻門宴,乃至於闐先王被殺。這才引發了一些列的連環殺戮。與現任於闐王安國何干。
再者說,擅殺長史,又豈能不興兵討伐!
漢庭示弱在先。後又心有不甘。欲不費一兵一卒,挽回顏面。結果被騙,啪啪打臉。怨得了誰來。
這件事做的,怎叫一個寒磣了得。
若換成劉備,事情又豈能淪落到今天!
一入使館,劉備立刻收斂笑容:“小心戒備,謹防夜襲。”
“喏!”史渙、閻行,雙雙抱拳。
正所謂拋磚引玉。若盜採玉石的豪商,真是秦牧,且身份又如劉備所想。聽聞劉備此行乃衝自己而來,必不會坐以待斃。
“人急燒香,狗急驀牆。”
料想,敢手刃于闐先王的秦牧,也不是個逢事便磕頭燒香的主。定會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為強。
自劉備入城,訊息已傳開。
作為富可敵國的隱形豪強,用前半夜的時間來準備,應該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