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勸道:“先前在門下,聽侯君吟誦所創詩篇,當中有‘周公為司馬,白魚入王舟’之句。昔武王、周公承順天地,因而有白魚入王舟,流火化赤烏之祥瑞。然自先帝以來,災異不斷,天下播亂。高祖曾言‘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今借先祖之語勸君:‘天下板蕩,國賊未滅,有志之士,當策馬揚鞭,投筆從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豈能學隱者避世,終老於山泉。”
“武王伐紂,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後觀兵於孟津,有火流於王屋,化為赤烏,三足。”侯瑾問道:“敢問王上,願做周公,還是願做武王?”
一直陪坐再側,閉目養神,未置一語的李儒。聞此問,亦不禁緩緩睜開雙目。
劉備朗聲一笑:“我乃高祖血裔,漢室宗親。欲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既非吐哺之周公,亦非伐紂之武王。”
李儒微微一笑,不再言語。
沉思許久,侯瑾方得醒悟。伏地認主:“聞王上一席話,老朽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心中渙然冰釋,再無芥蒂。便將此殘軀,抵充牛馬,甘願王上驅策。縱粉身碎骨,亦無怨無悔。”
“孤得侯君,何愁大事不定。”劉備大喜,急忙起身相扶。
侯瑾收拾行囊,囑託童子好生照看茅舍,待隨薊王平定天下,再歸隱終老。童子伏地泣別。
名動西州的侯君,亦為薊王出山。正躊躅不前,觀望時局的西州英傑,這便紛至沓來。
有西州大族子弟被啟用,亦有寒門庶士授以高位。隴右一地,民心歸附。
見時局已定,豪右便將餘下十萬百姓,盡數放歸。劉備遣人安置各城,與羌胡雜居。一切皆如薊國這般。
侯瑾問劉備:願做周公,還是願做武王。
劉備答曰:非周公,亦非武王。
若非有一比。
當如恩師所言:可比光武。
“天水郡有豲道縣,騎都尉治艾亭。”
艾亭,乃前漢時天水郡騎都尉治所。今漢改天水為漢陽。雖不設都尉,卻又一位老都尉隱居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