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惠,直升五層。乃冀州名士,耿直貞烈。兩位國相,見之甚喜,這便舉薦給主公劉備。劉備即拜為幕府軍司空丞,秩千石,銅印黑綬。軍司空丞,位在軍司空令之下。不可謂不權重。
劉備督造臨鄉城時,未雨綢繆,設內中外三城。外城多置爵民、官吏宗族。中城為百官居所。內城便是王宮所在。隨著百官家眷,宗人不斷遷入。臨鄉城戶數亦迅速增加。
薊國之中便是臨鄉。劉備擇吉日,晉升臨鄉令婁圭為“薊都尹”,秩兩千石,銀印青綬,位同郡守。掌三百里臨鄉,十城政務。兼領薊王宮中庶子。
“尹”,乃國都專用。比如京兆尹、河南尹。“薊都尹”亦合規。剩下數縣,卻不可稱“尹”。按照劉備的設想,以十城,百萬口為限,各縣將依次升為郡。縣令升為郡守。掌境內各城邑政務。如此便形成:城令、郡守、國相,三級權利架構。
薊國地窄卻民多。諸事繁雜。諸如大朝會,竟往往要從日出(卯時)初,直到日昳(未時)末。可見一斑。
所謂能者多勞。讓諸如婁圭、北海一龍、崔琰三友,政令只限於一城之內,著實太過屈才。如此,處理治下十城政務,可謂人盡其才。且也大大減少了兩位國相的工作量。
繼任臨鄉令者,乃少師陳寔第四子,陳諶,字季方。與兄陳紀齊德同行,父子三並著高名。世稱:三君。
三君皆仕薊國。震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