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也罷。”貴霜王問出心聲:“安息虎踞於背,恐為其所傷。貴使可有良策。”
“大王安心,半載之內,當見分曉。”楊阜雖未明言,卻也足可令貴霜王意動。
“莫非,薊王已有破敵之策。”
“正是。”楊阜答曰。
“半載之期?”貴霜王振聾發聵。
“半載為期。”楊奉擲地有聲。
“國書何在?”貴霜王再無疑慮。
“國書在此。”楊奉果有準備。
貴霜王,細看無疑。遂取刀割腕,印血為證。
“煩請貴使,傳語薊王。春夏之交,當起十萬鐵騎,下攻身毒。”
“下臣,敢不從命。”楊奉肅容下拜,起身後又言道:“我主有命,當奉新谷百萬石,以助大王。”
“善。”貴霜王當仁不讓。百萬石新谷,作價三億鈔。換言之,此乃薊國所付軍資。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即便不取糧谷,折成薊鈔。亦是一筆橫財。
“得人錢財,與人消災”。古往今來,莫不如是。
更何況,薊王赫赫威名。貴霜王豈敢陽奉陰違。得錢不辦事。求死乎?
事不宜遲。趁雪大封山前,楊奉原路返回。西域長史杜畿不敢怠慢,遂六百里傳書國中。告知詳情。
萬事俱備,只待羌身毒道,鑿通之日。
漢中,南鄭行宮。
聞史門弟子密報,史侯面沉如水,一時無言。
史夫人從旁進言道:“聞,劉益州為太常時,有侍中董扶,私謂之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劉益州,信其言,遂意屬西川。自陛下遷都,巴蜀既定,民心得安。劉益州日漸驕橫,年前,‘造作乘輿車具千乘’。今又‘有似子夏在西河,疑(似)聖人之論(注①)’。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