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製法因地而異,主要有烙、蒸兩種,多層夾餡,上插彩旗,並印雙羊,取“重陽”之意,多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點綴以棗、慄、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
比起後世,巴掌見方,小小一塊,重陽花糕。薊人所制,皆以滿鍋為徑,蒸制大餌。或以木板,圍成一丈見方之蒸箱,再將米粉、豆粉,綴以棗、慄、紅豆、杏仁、四季果脯等,層層鋪陳。而後取上好薪炭,一夜蒸熟。
重陽節當日,糕香漫溢,滿城得聞。直令人垂涎欲滴。各家所蒸大鍋蓬餌。除去闔家共食,亦分與鄰里。便是往來旅人,聞香而至。主人亦與之分享。借菊花美酒一杯,祝君長壽。
“篝火鳴機夜作忙,依然風雨古重陽;織工一飲登高酒,蒸出棗糕滿店香。”
薊人好客,蔚然成風。
民間尚如此,何況薊王宮?
宮廷蒸糕,居中擺放,如玲瓏寶塔。珠光寶氣,雲霧升騰。二宮太皇、三王太后,端坐簾內。薊王手捧菖蒲美酒,與群臣、嘉賓,共祝賀。
禮畢,君臣共飲壽酒,同食蓬餌。稍後,中書令趙娥,請開宮宴。
竇太皇,言:可。
便有宮女,手捧呈盤,綵衣蹁躚,行走大殿。美人如玉,秀色可餐。
珍饈美饌,紛至沓來。
鐘鳴鼎食,歌舞昇平。
南港南岸官渡。
遙看大衍之城,萬家燈火。遠聞十萬樓臺,笑語歡聲。
張飛揮鞭笑道:“甯姐姐,王都至矣。”
於王宮車駕內,張甯掀簾遠觀。情深無言,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