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董太后必親臨偏殿。於童子之中,取貴子哺育。
久而久之,相沿成習。多有食母,見董太后,橫抱童子於懷中。皆以為,母性使然。殊不知,正背身哺乳。
這日餵食貴子畢,董太后起身出殿。
封諝低聲進言:“聞何後,饋錢千萬於張讓,欲求大將軍。太后不可不防。”
董太后言道:“屠兒豈為大將軍。”
“然千萬寶鈔,足可成事。”封諝躬身答曰。
“莫非,乃出薊王。”聞“寶鈔”,董太后遂知事大。
“然也。”封諝再告知以隱秘:“聞濯龍園,華雲舟上,何後欲委身薊王。”
“薊王如何?”董太后,出聲驟冷。
“薊王清白守節,未曾僭也。”封諝如實相告。
“為今之計,該當何為。”董太后又問。
“太后何不,移駕雲臺。”封諝進言。
“竇太后。”董太后如何能不醒悟。
“竇太后,乃陛下嫡母也。”封諝忠言逆耳利於行:“太后若與竇太后,歃血為盟,共扶貴子。足可敵何後也。”
“共扶貴子……”董太后,美眸流轉,已會其意:“‘貴子’非王美人子,乃朕之所出也。”
“太后,明見。”封諝再進忠言:“然需先得王美人子,與逐鬼童子共豢之。”
“此計,甚好。”董太后,欣然笑納。
若不先取王美人子,豢養於永樂宮中。如何說竇太后,歃血為盟,共扶貴子。
此亦是,魚目混珠,張冠李戴之計也。
封諝又叮囑道:“太后立誓,不可言‘王美人’。只言‘貴子’,足矣。”
“善。”董太后,心領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