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門令左豐,雖稱“少令”,亦年近而立。彼時,與薊王少年相識。悠悠二十載,守護天子。縱歷經宮變,黃門凋亡,仍能獨善其身。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胸有城府,絕非泛泛之輩。
董侯,靈光一現,忽有所悟:“欲證曹司空,不臣之心也。”
黃門令左豐,躬身進言:“如陛下所言。乃為向薊王明證也。諺曰:‘曲木惡直繩,重罰惡明證。’曹司空,凡有不臣之心。薊王傳檄天下,關東群雄,必盡誅曹黨也。”
“黃門令,所言是也。”董侯,如臨大赦。
見車騎將軍董重,仍未醒悟。安集將軍董承,這便言道:“臣,雖結誅曹之盟,然端午刺曹,非出我意。曹孟德,‘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端午刺客,國非安集將軍所為?”董侯,居高下問。
“臣,豈敢欺君!”董承,以頭觸地。
“黃門令以為,薊王,知否?”董侯,又問左豐。
“奴婢,竊以為。王上天生,必盡知矣。況,國中‘猛將如雲,謀臣如雨’。智多如賈文和,焉能不及陳公臺乎?”黃門令左豐,言之鑿鑿。
論知薊王至深。非左豐莫屬。承光殿中,無人可及。
見群臣,惶惶無依。左豐又出良言,以安其心:“奴婢聞。洛陽時,董太皇曾言,待安集將軍之女長成,可配薊王為妃(詳見:《隴右·1.184如約而娶》。安集將軍若非端午首謀,當可舉族得免也。”
“竟有此事。”董侯,始料不及。
“確有其事!”董重,欣喜若狂。
電光石火,董承亦憶先前諸事。幸得太皇庇護,今日方知用心良苦。
死裡逃生。董承一時涕泗橫流,泣不成聲。
目視殿中君臣,黃門令左豐,亦不禁浮雲悠悠。
前情往事,湧上心頭。